【誰準你這樣算的?】 史上第一台計算機 (三) 文/賽恩獅 |2019.12.24 語音朗讀 17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CPU正在進行運算。圖/李佾穎 記憶體(RAM)滿了,CPU無法進行有效運算。圖/李佾穎 清理記憶體(RAM)可回復正常,有些資料可變成硬碟(HD)形式存到內部。圖/李佾穎 硬碟(HD)可存放程式,如繪圖軟體;這樣就能讓CPU專心作好繪圖、影像處理的動作。圖/李佾穎 文/賽恩獅 在經歷二戰後,同時也開啟了電子電腦的時代,物理學家相繼發明了真空管、繼電器、電容、電子電路、半導體及電晶體相繼登場,取代了過往的機械裝置。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硬體規格大抵上也是在二戰後制訂下來。我們用很簡當的比喻來理解電腦的硬體如何工作。想像一下在一間辦公室(電腦)內,有一個計算能力很強的人(CPU中央處理器),他有一張很特別的桌子(記憶體)上面放滿了他正在執行的計算工作,他可以使用桌子上的空位來記錄他剛剛算好的東西。但是一但桌子滿了,(記憶體滿了)他的運算能力就會開始下降。好在他背後有一排書架(硬碟)書架上可以收藏他想要記錄下來的工作成果,方便他把其他不重要的東西從桌子(記憶體)上刪掉,或是調出之前的工作進度。當然除了簡單的計算,他也可以透過他很擅長的運算能力來畫畫,這時候他可能會從書架(硬碟)上找出之前存好的繪畫指南(影像處理程式),將需要畫畫的工作攤開在他的桌子上(記憶體)只要桌子不要太亂,基本上他的工作效率都不會有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挑電腦、手機,都是先從CPU的規格,記憶體的大小、硬碟的容量來決定他們的性能好壞。當然不光是硬體好就夠了,好的軟體有時甚至可以彌補硬體的不足,或是將硬體的極限推到最高喔! 電腦的潛能開發大師: 軟體工程師 在接下來的時間,電腦就被人類當成處理複雜計算的機器使用,但是難免還是會遇到當機的狀況。當時的電腦科學家/工程師對於軟體的開發重視度並沒有這麼高,大學也沒有什麼軟體工程相關科系。在1969年,阿波羅11的登月計劃中,那時太空船的操作都還需要仰賴電腦的模擬運算來確保計畫登月的安全。 先說一下當時的太空總署搭載在太空梭裡的電腦好了,你可能會猜要發射到太空的電腦一定很厲害很先進吧?沒錯,當時能發射到月球上的太空梭的確要搭載最尖端的科技結晶,但是跟你手上現在拿的手機一比可能會跌破你的眼鏡。 (待續) 補充說明 CPU 中央處理器 電腦的運算核心,CPU的型號通常會伴隨著一串數字,可以從型號的數字來區分CPU性能。CPU核心數愈多或是型號數字愈大代表愈新、性能愈好,價格也更高。 RAM 記憶體 讓CPU暫存資料的地方。記憶體的大小會直接影響電腦在運作的流暢度。處理文書作業只須4GB就夠了,但是繪圖或是遊戲最少要8GB以上。 HD 硬碟 用來儲存電腦內的資料。常見規格為SSD固態硬碟,比起傳統HHD讀取速度更快更便宜。 前一篇文章 【高手在民間】 蒜香藤 下一篇文章 【科學尬新聞】 我們走著橋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 作者其他文章藉著數學來看病毒擴散量子電腦可以為我們做什麼? 量子電腦大躍進 (二)量子電腦大躍進【STEM的統整與應用】黑洞是誰拍出來的?【科學家思維】科技與工程的關係愛因斯坦教你成為寶可夢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