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思維】科技與工程的關係 文/賽恩獅 |2020.02.04 語音朗讀 25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科學家思維 拜託你研究。 圖/李佾穎 科學家思維 圖/李佾穎 工程師思維 蓋就對了! 圖/李佾穎 科學家思維 拜託你研究。 圖/李佾穎 文/賽恩獅 我們開始看科技與工程的關係前,我們先聽聽美國工程師是怎麼定義工程的。 「有創意的應用科學定律來設計或發展結構物、機器、裝置、製造程序、或是利用這些定律而產生的作品,或是在完整了解其設計下建構或設計上述的物品、或是在特定運作條件下預測其行為,所有所做的都是為了其預期的機能、運作的經濟性或人員及財產的安全。」 工程涵蓋的範圍可說是非常的廣,凡是跟科學應用與普及都可以看到工程的影子,不過工程師的思維往往也和科學家不太一樣。 科學家不管看到什麼都要問一下「WHY」,但是科學家的「好奇心」往往都能轉化成「科學研究」,科學家的遊樂園就是那些人類尚未確定、詳細了解或是仍保有疑惑的領域。 而工程師的口頭禪則是「HOW」,他們喜歡利用科學家發現的知識,製造對人類有用的物體或工具,將科學延伸到不同領域的科技。所以工程師通常也會去學習不同領域中應用科學的部份,例如應用工程數學、材料物理及應用化學等。 當科學家在做研究時,最首要的目標是「研究」、滿足「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基礎科學研究往往是最燒錢的,一個研究可能要花數十年還不一定有經濟效益產出。這點工程師就很不一樣了,他們的出發點是製造出來的產物,一定要帶有經濟效益,否則錢就像打水漂一樣。如果製造一件產品的價格高於它所能帶來的價值,那對工程師來說,這是完全不符合他們心中經濟邏輯的。有時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科學家每天燒錢,研究那些無法馬上用到的東西,但最後又很樂於將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拿過來把玩一下。但換個角度來說,科學家之所以能不斷在研究領域有所突破,需要更好的電子顯微鏡、電波望遠鏡,靠的就是工程師不斷的研究與創新。 打個比方,今天我們要研究如何從台北到高雄,需要的就是工程思維,工程師可以打造出一條串連南北經濟的高鐵系統。這過程會用科學家在流體力學、電磁學、發動機、材料科學上的心得,來規畫整體的土木、建築、材料、電機、機械工程。 但如果我們思考的是要如何從地球到火星,那麼這就不會只是單純的工程問題了,反而是更多的科學問題。太多的未知數,科學家必須重新研究火星的大氣科學、新的火箭技術、新的燃料技術、新的太空船材料、旅途的食物設計、在太空水和空氣的循環系統,還包含太空人在太空生活這麼長時間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太多東西可以研究了,但研究的過程遇到困難時又得靠工程師打造適合的工具來解決。 僅管科學和工程的思維相差甚遠,但是科技的發展光有科學的腦袋明顯是不夠的,工程可以提供的是更多在現實世界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技術,那種嚴謹且具體的思維正是推動科技前進的渦輪引擎!(待續) 前一篇文章 資深的活化石─鱟 圖/洪嘉蓮 下一篇文章 【科學尬新聞】 叫你孩子出來投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 作者其他文章藉著數學來看病毒擴散量子電腦可以為我們做什麼? 量子電腦大躍進 (二)量子電腦大躍進【STEM的統整與應用】黑洞是誰拍出來的?愛因斯坦教你成為寶可夢大師我的一大步 是人家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