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國小第二十屆畢業生與全校師生耗時二年,完成建校以來面積最大的畢業作品。圖/光復國小提供
光復國小第二十屆畢業生與全校師生耗時二年,完成建校以來面積最大的畢業作品。圖/光復國小提供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在新北市中和區光復國小內,有一面能說故事的彩色寶特瓶蓋牆〈PLASTIC FREE〉,它是該校第二十屆畢業生與全校師生用二年時間、近六萬個廢棄瓶蓋與舊塑膠物品拼貼而成,留給母校最大面積的紀念禮物,因為這份畢業禮物太難忘了,讓應屆畢業生至今經常會返校「探望」這面牆,光復國小近日也因這面溫馨的故事牆榮獲「教育部一○八年度友善校園獎」。
此次畢業活動的總策畫是光復國小美術老師陳慧芸,她說,這面牆是學校應屆二百一十名畢業生的共同紀念作,光復國小自二○一二年開始,每年都會讓畢業生透過藝術創作,留下國小最珍貴的回憶,近幾屆開始,她以廢棄物為材料,像是資源回收場內的玻璃瓶、吊扇葉、活動旗幟、寶特瓶身與寶特瓶蓋等等進行創作,未來會繼續以環保議題為創作理念。
向大師致敬
名畫當題材
今年的創作主題以「向大師致敬」為出發點,讓畢業生運用個人創意KUSO名畫,再由師長從中擇優拼稿設計為立體作品的平面底稿〈PLASTIC FREE〉,當中被選中KUSO的名畫包括凱斯哈哥的〈普普商店〉、梵谷的〈星夜〉、孟克的〈吶喊〉以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陳慧芸指出,這屆首次以全校總動員的方式合力完成畢業作品,全校學生花費近二年時間蒐集瓶蓋、廢棄塑膠玩具等等,由低、中年級的學童做瓶蓋分色、清潔;畢業生則在最後兩個月全力衝刺,利用每日午休四十分鐘的時間,到美術教室與同學齊心完成作品。
陳慧芸說,由於作品長達八公尺、高三公尺,面積實在太大了,所以二百一十位畢業生共八個班級得分組進行,將作品畫分八個區塊同時進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同學們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即便遇上材料不足、手腳破皮等插曲,還是互相指導,自動自發補足其它同學的需要,合力完成作品,每位學生都在回饋單上或寫或畫,認真記錄自己的感想。
推環保藝術
有故事回憶
該屆畢業生林佳頡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與同學曾經因為使用哪一種顏色的瓶蓋而吵架,但是前天回到學校,看著當時與同學的共同創作,留在他心中的,卻滿是與同學在那段時光的相處、令他懷念的美好回憶。
畢業生黃郁淨前天返校看到作品感到相當有成就感,在與同學協作這塊,她獲得很多心得,因為她負責〈蒙娜麗莎〉的部分,畫中原本的上衣黑色、深色為主,但是實際上沒有太多深色的瓶蓋,所以她們利用彩色瓶蓋與拆卸廢棄玩具的深色塑膠塊,與同學討論配色後才成功達成任務。她笑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比例不太好看。
光復國小校長張明賢表示,這幾年光復國小推動環保藝術創作,是畢業生藝術教育特色的展現,今年瓶蓋拼牆又是一件有故事性且有意義的環保行動,共同連結孩子情感,留下孩子愛地球愛學校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