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師】以歌為藥 樂當患者戰友 宋宜川 文/記者曾維、解園、栗雅婷、馬岩 |2019.11.24 語音朗讀 20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宋宜川正為患者上音樂診療課。 圖/新華社 音樂 治療師 圖/新華社 宋宜川診療室裡用於治療的樂器。 圖/新華社 文/記者曾維、解園、栗雅婷、馬岩 身穿白大褂,坐在輪椅上,身邊放著吉他、鋼琴、架子鼓,手裡拿著話筒……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音樂診室裡,宋宜川的治療方法顯得不太一樣。 「感受膈肌發力,把聲音放大,把你的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宋宜川坐在大家中間。伴奏響起後,他用雙手打節奏,跟大家合唱,不時給予患者鼓勵。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音樂治療中心成立於二○一六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建立在三甲醫院的音樂治療臨床科室。同年,宋宜川應聘成為音樂治療師。 用鼓勵與音樂做療程 「我想……唱一首……《西遊記》裡面的歌,叫……〈女兒情〉。」話筒傳到了小秋(化名)手上,她語速很慢,每說出幾個字都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 整首歌她幾乎沒有唱出幾句完整的歌詞,宋宜川不停地用嘴型和手勢引導、鼓勵她:「今天關了原唱,你唱得雖然沒有那麼完美,但是進步很大!」 半年前,一場意外使二十八歲的高中語文老師小秋過敏性休克,醒來後她變得反應遲鈍,思惟不清晰,正常表達都成問題。 宋宜川第一次見到小秋時,正是她情緒的低谷期,那時候她只能勉強從喉嚨裡擠出一兩個字。 喜歡唱歌的小秋出事之前是個「麥霸」。業餘時間,她還喜歡在網路平台上錄製古詩詞的朗誦音頻。 第一次上課,宋宜川給小秋點了一首她喜愛的歌。聽到前奏後她急著想要開口,但發現自己的聲音跟不上節奏後,小秋哭了。 提升音量,加快語速,恢復反應能力,這是宋宜川為小秋制定的計畫。他說,小秋進步明顯,現在已經可以自我介紹、簡單對話,下周就準備出院了。 小秋說,她很喜歡聽宋老師唱歌。給她鼓勵、陪她聊天的宋老師更像是朋友。「他是一個很溫暖的人。」 視宋宜川為朋友的患者不在少數,他自己也喜歡被當作「朋友」,甚至是「戰友」,「他們正在經歷的我都經歷過,所以平添了一份信任和共鳴。」 重要是提升生活品質 受父親影響,宋宜川從小就喜歡音樂。二○○二年,他到北京讀藝校、考大學,在課餘時間參加演出,到酒吧駐唱,一切都在朝著夢想前進,直到二○○七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打亂了他人生的方向。 「我愛唱歌,我來北京的夢想就是站在五彩斑斕的舞台中央。當時我的老師也告訴我『你不是來學做音樂老師的,你要做歌唱演員』。」宋宜川說,受傷之後他說話有氣無力,連咳嗽都需要別人幫助,這一度讓他備受打擊。但他依然不願放棄夢想,「我還想做這一行,還想唱出來。」 宋宜川並沒有考慮自己的聲音能恢復到什麼程度,一方面源於熱愛,一方面為了抒發情緒,每天晚飯後他都會在病區「開唱」。慢慢地,一些患者開始加入,甚至護士都成了他的「粉絲」。最重要的是,他的音量在日復一日的歌唱中漸漸恢復了。 二○一三年,一位媽媽推著自己高位截癱的兒子找到了宋宜川,「看您恢復得那麼好,我想讓您帶他唱歌,練練音量。」眼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年輕人像極了當年的自己,他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幫助許多像他一樣的人。 接下來的幾個月,宋宜川結合自己摸索出的方法為男孩制定了針對性的康復計畫。幾個月下來,恢復良好的男孩在一場公益演出上進行了演唱。演出結束後,台下的觀眾給他送花,還有「粉絲」與他互動。 「患者不是來學音樂的,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才是最終目的。」宋宜川說,來音樂治療中心訓練的患者情況不一,宋宜川會選用針對性的樂器和歌曲對他們進行訓練,有些歌曲可以鍛鍊膈肌的爆發力和耐力,有些歌曲能夠放鬆呼吸。為了不斷完善自己的治療方式,他還會向呼吸科大夫請教專業知識。 三年來,宋宜川已經幫助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五十餘位患者復健,年紀最小的只有六歲,最大的已近七旬。他的音樂治療課為患者們帶來了快樂,也使他們開始重新接納自己。 「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音樂夢想。」宋宜川說,音樂治療中心已經成為他新的舞台,為了幫助更多遭遇不幸的人,他要一直唱下去。 前一篇文章 【大陸西洋棋名將】 丁立人 挑戰世界棋王之路 下一篇文章 【樺樹皮製作技藝傳承人】 樹皮作畫 化腐朽為神奇 陶丹丹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7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8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9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茶藝師 張樂 用茶香「圈粉」巴黎黃葉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 鄭學松 非遺茶香代代傳重慶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洋 跨界追光 科幻人生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杜靈傑 為引力子畫像的科學家【羅萊迪思董事長】王忠泉 將燈光業變身科技業鄉村教師 葉連平 97歲依然站在英語講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