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師】以歌為藥 樂當患者戰友 宋宜川 文/記者曾維、解園、栗雅婷、馬岩 |2019.11.24 語音朗讀 20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宋宜川正為患者上音樂診療課。 圖/新華社 音樂 治療師 圖/新華社 宋宜川診療室裡用於治療的樂器。 圖/新華社 文/記者曾維、解園、栗雅婷、馬岩 身穿白大褂,坐在輪椅上,身邊放著吉他、鋼琴、架子鼓,手裡拿著話筒……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音樂診室裡,宋宜川的治療方法顯得不太一樣。 「感受膈肌發力,把聲音放大,把你的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宋宜川坐在大家中間。伴奏響起後,他用雙手打節奏,跟大家合唱,不時給予患者鼓勵。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音樂治療中心成立於二○一六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建立在三甲醫院的音樂治療臨床科室。同年,宋宜川應聘成為音樂治療師。 用鼓勵與音樂做療程 「我想……唱一首……《西遊記》裡面的歌,叫……〈女兒情〉。」話筒傳到了小秋(化名)手上,她語速很慢,每說出幾個字都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 整首歌她幾乎沒有唱出幾句完整的歌詞,宋宜川不停地用嘴型和手勢引導、鼓勵她:「今天關了原唱,你唱得雖然沒有那麼完美,但是進步很大!」 半年前,一場意外使二十八歲的高中語文老師小秋過敏性休克,醒來後她變得反應遲鈍,思惟不清晰,正常表達都成問題。 宋宜川第一次見到小秋時,正是她情緒的低谷期,那時候她只能勉強從喉嚨裡擠出一兩個字。 喜歡唱歌的小秋出事之前是個「麥霸」。業餘時間,她還喜歡在網路平台上錄製古詩詞的朗誦音頻。 第一次上課,宋宜川給小秋點了一首她喜愛的歌。聽到前奏後她急著想要開口,但發現自己的聲音跟不上節奏後,小秋哭了。 提升音量,加快語速,恢復反應能力,這是宋宜川為小秋制定的計畫。他說,小秋進步明顯,現在已經可以自我介紹、簡單對話,下周就準備出院了。 小秋說,她很喜歡聽宋老師唱歌。給她鼓勵、陪她聊天的宋老師更像是朋友。「他是一個很溫暖的人。」 視宋宜川為朋友的患者不在少數,他自己也喜歡被當作「朋友」,甚至是「戰友」,「他們正在經歷的我都經歷過,所以平添了一份信任和共鳴。」 重要是提升生活品質 受父親影響,宋宜川從小就喜歡音樂。二○○二年,他到北京讀藝校、考大學,在課餘時間參加演出,到酒吧駐唱,一切都在朝著夢想前進,直到二○○七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打亂了他人生的方向。 「我愛唱歌,我來北京的夢想就是站在五彩斑斕的舞台中央。當時我的老師也告訴我『你不是來學做音樂老師的,你要做歌唱演員』。」宋宜川說,受傷之後他說話有氣無力,連咳嗽都需要別人幫助,這一度讓他備受打擊。但他依然不願放棄夢想,「我還想做這一行,還想唱出來。」 宋宜川並沒有考慮自己的聲音能恢復到什麼程度,一方面源於熱愛,一方面為了抒發情緒,每天晚飯後他都會在病區「開唱」。慢慢地,一些患者開始加入,甚至護士都成了他的「粉絲」。最重要的是,他的音量在日復一日的歌唱中漸漸恢復了。 二○一三年,一位媽媽推著自己高位截癱的兒子找到了宋宜川,「看您恢復得那麼好,我想讓您帶他唱歌,練練音量。」眼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年輕人像極了當年的自己,他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幫助許多像他一樣的人。 接下來的幾個月,宋宜川結合自己摸索出的方法為男孩制定了針對性的康復計畫。幾個月下來,恢復良好的男孩在一場公益演出上進行了演唱。演出結束後,台下的觀眾給他送花,還有「粉絲」與他互動。 「患者不是來學音樂的,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才是最終目的。」宋宜川說,來音樂治療中心訓練的患者情況不一,宋宜川會選用針對性的樂器和歌曲對他們進行訓練,有些歌曲可以鍛鍊膈肌的爆發力和耐力,有些歌曲能夠放鬆呼吸。為了不斷完善自己的治療方式,他還會向呼吸科大夫請教專業知識。 三年來,宋宜川已經幫助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五十餘位患者復健,年紀最小的只有六歲,最大的已近七旬。他的音樂治療課為患者們帶來了快樂,也使他們開始重新接納自己。 「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音樂夢想。」宋宜川說,音樂治療中心已經成為他新的舞台,為了幫助更多遭遇不幸的人,他要一直唱下去。 前一篇文章 【大陸西洋棋名將】 丁立人 挑戰世界棋王之路 下一篇文章 【樺樹皮製作技藝傳承人】 樹皮作畫 化腐朽為神奇 陶丹丹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5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無障礙咖啡集合店創始人】任家熠和「那伽樹咖啡廳」【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