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症患者會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狀。圖/健康世界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四十八歲鄭先生,因為右上腹疼痛且有茶色尿,至醫院就診。醫師以超音波掃描後,告知有「膽囊結石」合併「總膽管結石」,醫師建議住院後,利用膽管鏡將他的總膽管結石取出,再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切除膽囊。
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治醫師李青泰表示,膽囊結石,一般可分為「色素結石」與「膽固醇結石」兩種。前者和膽道感染、慢性肝病、溶血性貧血及高齡化有密切相關性;後者則是與膽固醇過度飽和有關,所以肥胖、飲食、女性荷爾蒙及種族等,均可能為形成膽固醇結石的危險因子。
大多數膽石症是沒有症狀的,然而一旦發作,有病人形容「比生孩子還痛!」李青泰提醒,如果出現反覆右上腹疼痛,尤其在吃完飯後更為明顯時,就要考慮膽石症的可能,而「腹部超音波」掃描,為最佳的診斷工具。
近期由財團法人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策畫出版的《消化問題大解惑》書中,負責撰寫「膽石症」篇章的李青泰醫師,引述一項追蹤超過十年期間的研究,指出在所有發現膽結石患者中,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患者,會產生症狀。此外,雖然膽囊結石是膽囊癌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過去研究顯示,所有膽結石病人中,會演變為膽囊癌的機率,僅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因此,目前對於未造成疼痛或是任何症狀的膽結石,並不建議預防性的提早切除膽囊。反之,若是膽結石有造成症狀或併發症,例如在飯後出現反覆的右上腹疼痛,甚至是急性膽囊炎,則需手術將膽囊切除。
李青泰指出,治療總膽管結石症最主要方法,是將總膽管內的結石移除,進而達到膽道暢通,之後對於其併發症,大多就可以順利控制。
目前膽石症手術,普遍採用「經內視鏡膽道取石術合併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先以內視鏡將總膽管內結石取出,其成功率高,且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之後再合併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視病人情況,決定在內視鏡取石術當日或另擇期將膽囊切除,如無併發症,術後二至三日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