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春夫書法。圖/黃議震
佐藤春夫著《詩の本》書影。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在佐藤春夫筆下,台灣之旅除了關於原住民書寫外,鹿港之遊、拜訪霧峰林獻堂等記錄,亦為台灣往昔留下珍貴的紀實文學。
佐藤春夫的鹿港行,起於森丑之助的極力推薦。森丑之助曾向佐藤春夫說到當時鹿港:「因為地理上有些不便之處,所以大部份的旅行者都把這地方省略掉,但是,這個小鎮在現在而言,勿寧是最能表現舊時台灣面貌的市街。」(註❶)這個理由打動了佐藤春夫。
從「佐藤春夫台灣島內旅行日程推定表」中,可知佐藤春夫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結束霧社之旅,九月二十九日自台中至彰化鹿港。
對於此行,佐藤春夫下筆有別於他在其他遊記的述事方式,特地生動地記錄州廳派來陪伴佐藤的年輕僱員A君,於是A君率直批判總督府官方的行政失當,躍然紙上。由於A君的陪伴,佐藤春夫有了一趟經驗特殊且值得書寫的鹿港經驗。
九月底的鹿港,「雖然悶熱,但帶著海洋氛圍的天空陰暗而且沉重地覆蓋著的光景,也和街道極為狹小但卻是兩邊林立著二層樓以上的房子的這個小鎮的風物非常配襯。二樓的房子的欄杆,悉數是亞字欄或綾緞圖案,窗扉等也大多是透雕的各種模樣,也有在屋簷下掛著鵁鴒的鳥籠的人家,是木製手工藝師和精工雕刻師很多的小鎮。」(同註❶)佐藤春夫寫下初見鹿港印象。
就在佐藤春夫趨近觀看街邊雕刻師工作時,A君巧遇友人,佐藤春夫得知其父為台灣著名傳統詩人且居鹿港後,表達了欲往拜訪的想法,雖然A君知道這位風骨狷介的詩人不喜交際,還是將佐藤春夫的願望轉告友人。之後,A君抱一絲希望對佐藤春夫說:「總之拜託他去和他父親說了,本來就是不喜接見訪客的人,聽說尤其不喜歡內地人。不過,認識我,而且我和他兒子是朋友,請他兒子代求接見,或許肯相見也說不定……」(同註❶)。
在等待回覆時,A君講述了這位詩人自認為自己是清朝遺臣,並仍固執地留著辮髮,而其子卻是個新思想的人,其子「曾有一次,聽說是把房租錢收齊後,一個人帶著錢逃到東京去」(同註❶)留學,隔年(註❷)學資用盡,只好返台。
佐藤春夫與A君在媽祖廟等了許久,終於等到詩人之子捎來遺憾的消息,A君問著友人是否有告知其父訪客是一位從事文學創作者?詩人之子回說:「當然了,我一切照你的話傳達了,而且我自己也千拜託萬拜託了,可是我老爸那頑固的怪人卻說『那麼偉大的人物,那更是不便相見』呢!」(同註❶)
對於這樣的遺憾,佐藤春夫寫下:「這些回答對我而言,已經是和其人相見有著同等印象的價值了,我已沒有絲毫抱憾。」(同註❶),記錄下佐藤春夫對這位毫無媚骨的詩人之佩服。
隔日,A君將自己收藏該詩人詩集《寄鶴齋詩矕》四冊贈與佐藤春夫,佐藤春夫將其帶回日本後,一直珍藏在書齋之中,並放之座右。
在洪炎秋〈佐藤春夫筆下的鹿港〉一文中,除了正誤、註解佐藤春夫的遊台記,還揭露了為台人吐出鬱悶之氣的A君為其友人許文葵,A君偶遇的友人為洪炎秋自己,拒絕與佐藤春夫見面的詩人正是其父「洪棄生」(註❷)。
佐藤春夫對於洪棄生的詩作歎賞:「……連讀都讀不來的人,固然無法論其詩,不過從此片麟隻句而言,其高踏的世外人的高邁氣魄,讓我覺得如同讀到用漢字寫成的波特萊爾詩集之類的感覺。」(同註❶)
註解:
❶出自佐藤春夫著、邱若山譯《殖民地之旅》,前衛出版社,二○一六年十一月初版,第二九六、三○一、三○二、三○三、三○九頁。
❷出自陳萬益編《閑話與常談──洪炎秋文選》,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出版,第一三七、一四二、三三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