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安排我去採訪一位擁有數千萬財富的企業家。這是我來到這家報社後,第一次單獨接受這樣的採訪任務。因此,我既緊張,又興奮。我忍不住想:「對方是何方神聖?居然可以創造出這樣多的財富來。」採訪前,為了採訪進展得更加順利,我收集了一些這位企業家的個人資料,發現她三年前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一貧如洗的打工族。
安排的採訪時間到了,我如臨大敵般地走進了企業家的辦公室。剛剛見面時,企業家微笑著對我說:「我很不習慣一問一答似的採訪,今天咱們就像老朋友一樣地隨便聊聊吧!」企業家在微笑的時候,臉上透露出了幾分女人才有的那種嫵媚。我緊張的心情在她的微笑中消去了大半。接下來,因為剛開始時產生的那種放鬆心情,我的採訪進行得十分順利,挖掘到了不少以前一些報刊記者沒有發現的東西。我相信自己這篇報道一定能夠寫得很精彩。採訪結束後,企業家親自送我出辦公室時,我忍不住把當初的那些想法告訴了她。看著我,企業家回答道:
「你現在知道我不過是一個很平常的小女人罷了吧!」
我一邊點頭一邊問:「如今你已經是千萬富翁了,怎麼還像平常人一樣沒有絲毫的架子呢?」
「當初打工時,我就告訴自己,你不比任何人低一等,你只是你。」停了一下,企業家繼續說,「現在我還是忍不住時時告訴自己,你不比任何人高一等,你依舊只是你!」
「你只是你」到「你依舊只是你」,我突然在心裡很為企業家的這種心態所感動。想來她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許就是因為她擁有了這種平和的心態。可是,生活中的不少人呢,缺少的似乎就是這種平和的心態。不少人在貧窮時,總是忍不住對財富、對名聲產生這樣那樣的渴望心理,真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財富都是他一個人的。因為這種貪婪的渴望存在,於是就給了自己很大的生活壓力,造成的結果便是,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有心無力。還有不少人,他們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是太看重自己的成功了,認為現在擁有的一切是來之不易的,於是便沉陷在這樣那樣的名聲裡走不出來,其結果是同前類人一樣,把自己折磨得很不開心,甚至忍受不了而垮掉。
企業家的心理很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學一學,那就是「你只是你」、「你依舊只是你」。是啊,無論何時,無論你是否貧窮,也無論你是否富裕,你都不能忘記一點———貧窮和富裕其實都是身外之物,除去它們,你不過就是你。企業家告訴我們的,實際就是人應該保持「真我」的存在,剔除那些虛名與虛銜。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想來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沒有什麼能夠干擾你的快樂了。
剔除所有的虛名和虛銜後,任何人剩下的,真是「你只是你」,「你依舊只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