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哈利王子和梅根結婚時公告,要求想送他們禮物的人,考慮將禮物捐給指定慈善機構,並選出七個慈善團體代表他們關注的議題。圖/摘自英國王室官網
文/戴雅真
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逐漸邁入適婚年齡,但他們對於婚禮、蜜月都有一套新主張,甚至在收禮方面也顛覆傳統。
謝絕多餘結婚賀禮
改請賓客捐款做公益
說到送給新婚夫婦的禮物,大概不外乎餐具、家飾等,但也因此常讓新人收到不合適或是重複的禮物,最終只得丟入櫥櫃深處。數十年後,在「回憶當年」的環節才會拿出,又或是在某年大掃除時被丟掉。
然而,千禧世代在成長過程中正逢環保意識萌芽,因此愈來愈重視「減廢」概念,也因為年輕人的居家空間不足,甚至可能是租屋族,家裡實在沒地方堆積這些「廢品」,既不需要,又沒地方擺,把別人的心意轉頭丟掉又不合適,乾脆心念一轉,讓賓客以「社會餽贈」代替婚禮祝福。
這並不代表千禧世代吝嗇,相反地,根據統計,千禧世代更懂得花錢,他們花在電子產品、享受美食等方面比老一輩的人的更多,不過,他們想要的是錢要花在刀口上,收禮則更講究要有「情感上的連結」。
婚禮業者指出,由於千禧世代多半晚婚且婚前同居,可能早就擁有廚具等用品,對於他們而言,在正式邁入婚姻這一刻,有意義的餽贈,比起收到一套新床單、一台烤麵包機更加重要。
根據統計,目前最夯的婚禮潮流包括有羊駝等可愛動物參與、素食菜色的婚宴、用新人的名字捐款慈善機構,以及用社會餽贈替代禮品和禮金。
英國哈利王子和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去年結婚時,要求任何希望送給他們結婚禮物的人,考慮將禮物捐贈給指定慈善機構。婚宴策畫人羅斯保(Johnny Roxburgh)指出,愈來愈多人跟隨哈利王子和梅根的腳步,要求賓客捐款慈善機構。
結婚不忘關懷社會
你的善行就是最佳賀禮
另一項愈來愈受歡迎的送禮方式是客製化的「社會餽贈」,英國最大婚禮禮品網站Prezola統計,去年要求賓客從事社會餽贈的新人成長了125%。
社會餽贈的概念是讓親朋好友承諾去「做某些事」而非「購買某些物品」,新人可以自己打造「禮物清單」,像是到慈善機構做義工、去捐血、停下腳步去和街友說話、幫年長鄰居購物,或是淨灘,甚至領養被遺棄的動物等。
執行社會餽贈不花費一分錢,而是利用賓客的時間,替新人從事社會服務。Prezola執行長畢文(Dom Beavon)表示,社會餽贈受到30歲出頭新人的歡迎。不過,賓客究竟有沒有執行任務,只能自由心證。Prezola表示,完成任務的承諾,建立於新人和他們賓客之間。
寧多花錢買永續商品
千禧世代自認更環保
千禧世代也可以說是講究循環經濟的「環保世代」,自認比上一代更重視環保。所謂「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就是納入可永續發展、零浪費、讓能量循環的概念,達到減廢與減碳。循環經濟的概念並非最近興起,早在1976年,經濟學者施特爾(Walter Stahel)就在歐盟會議中提出相關研究報告,但千禧世代正是採納這種概念的首批消費者。
根據調查,75%千禧世代願意多花一些錢購買可永續性商品,像是咖啡杯、永續性棕櫚油等,這也促使業者轉換思維,重新思考商品的材料、製造過程,以及對環境帶來的影響。當千禧世代漸漸成為社會消費主力後,環保概念也成為一種壓力,驅使商品隨之轉型,增加可永續性以提升競爭力。
除了環保外,「分享」也是千禧世代的特徵。根據統計,英國有40%的千禧世代直到30歲前都租房,甚至有三分之一千禧世代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買房子。
對於千禧世代而言,分享更有效益,不只是居住,分享的概念也延伸至其他消費性產品。應運而生的是各式各樣的「租賃」網站,租衣、租包,無奇不有。租賃體系讓物品可以盡量達到最大效益,而非在新奇感過去之後,成為衣櫃裡的化石,藉由共享經濟,達成物品的循環,減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