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我常覺得住在山上的人,要比住在平地的人幸福很多,因為地處高勢,看到月亮的機會要比平地的多出很多。尤其住在高樓林立的都市,想要一賞明月很難。
我家住在象山,只要走出門就可望見月亮。從如勾的彎彎眉月到皎潔的滿月,都能一覽無疑。
每當月兒高掛時,我會坐在山坡上,或坐在象山公園的草坪上,靜靜的看著天空裡慢慢移動的月娘。看著看著,就會想起小時候夜晚在三合院禾埕上的萬般情景。
那時的禾埕白天晒著不一樣的農產品,夜裡則是一家大小聚集的地方。在電視還不普及的年代,全家在禾埕賞月,是農村最溫暖和樂的畫面。
每天黃昏時,媽媽就要我們提幾桶水潑灑在禾埕上,讓禾埕降溫;晚飯後,我們便在禾埕鋪上草蓆,或坐或臥的仰望天空,看著明月在繁星點點中散發著柔和的月光,老奶奶們重複講著七仙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於是我們自小便被灌輸了月亮裡住著玉兔和筏樹的吳剛……
有時媽媽會煮上一鍋的菱角或玉米,讓我們打牙祭。就這樣邊吃邊玩,享受捉迷藏你追我躲的趣味。大哥哥大姊姊們,在女兒牆上唱情歌。一首〈月下對口〉,不知唱出了多少歡樂和美滿姻緣。
如今,農村人口外移,少了孩子的笑鬧聲,禾埕上空有一輪明月。而客居都市的我,為了一賞明月,總是把山坡當禾埕,鋪上一塊布席地而坐而臥,同樣可以在微風輕徐的夜裡,感受月下浪漫的情懷。
雖然,年代不同了,場景也不一樣了。但是,對月兒的柔媚憧憬卻依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