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走下坡,全球央行已經或正在準備推出自十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積極的貨幣剌激措施,透過降息防止經濟惡化,但由於主要國家的利率已偏低,加上各國債務不斷攀升,令人懷疑央行還有多少彈藥可用,降息能發揮多大效用,光靠央行就能救經濟嗎?
在通膨走緩、大國央行暗示降息等因素驅動下,新興市場國家率先調降利率。土耳其央行本月二十五日一口氣降息四點二五個百分點,四年半來首度調降政策利率,年底前可能會再降。之前印尼、南韓及南非也宣布降息一碼(零點二五個百分點),智利則在上月降息兩碼。
這些降息動作顯示,連原本不太情願降息的國家,現在也要被迫回應全球風險惡化。南韓家庭債務太高擔心金融穩定,印尼需更高殖利率吸引外資以支應經常帳逆差,南非則擔心通膨。如今,支持成長的考量戰勝了對金融穩定風險和匯率壓力的擔憂。
更早之前,澳洲、紐西蘭、印度和俄羅斯等國也都降息,奈及利亞則在三月宣布逾三年來首次降息。市場價格反映,本季會有十七家央行降息。美國聯準會(央行)本周可能將目前百分之二點二五至二點五的基準利率調降一碼,將是二○○八年以來首次降息。歐洲央行上周已在為降息為進一步量化寬鬆鋪路,九月可望調降已為負數的政策利率, 並可能重啟去年十二月結束的購債。
各項數據顯示全球經濟確實在走下坡。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再度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零點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三點二及三點五,為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準。若七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可做為衡量標準,情況相當悲觀。德國製造業陷萎縮並跌至七年最低,歐元區也在萎縮且是逾六年半最低,日本已連三個月萎縮,美國則處於一百一十八個月以來低點。日本出口連七個月下滑,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一九九○年代初以來最差,令人擔憂經濟衰退將緊跟其後。
這波降息潮也存在風險,由於美國基準利率已很低,日本和歐洲也已低於零,還能有多少降息空間,誠如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所說,央行當然擔心貿易戰、英國硬脫歐,但真正關心的是缺乏子彈。國際清算銀行(BIS)首席經濟學家波利歐也說,「這條路(降息)走的時間愈久,路徑愈窄」。
值得注意的是新貨幣刺激措施可能助長房市、股市等資產泡沫化,負利率將迫使銀行付錢給央行以儲存過剩資金,傷害了歐日等銀行的業務。由於各國債務不斷攀升,全球負債總額接近二百五十兆美元,已達全球產出的三點二倍,進一步降息可能鼓勵槓桿操作,促使借款人從事不必要冒險,從而製造資產泡沬,使下一場經濟衰退更加嚴重。
另一隱憂是,降息可能只是讓問題延後,一些無力支應債務的僵屍企業將因低利率而繼續苟延殘喘。BIS的資料指出,先進經濟體的僵屍企業比率已升至百分之六,為數十年來新高,而僵屍企業的盛行與較低利率有關,新興市場的企業更是依賴短期借貸。BIS並警告,一點三兆美元的槓桿貸款市場若發生劇變,各銀行將難以應付。
正意味這波降息潮並非全無風險,且光靠央行難以拯救經濟。目前拖累世界經濟的罪魁禍首是貿易戰,當務之急應是盡快結束貿易戰,如此將能提振企業信心,進而促進投資。世界主要經濟體應輔以更寬鬆財政政策,以謀求帶動全球經濟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