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一千五百年前昭明書院。 圖/葉含氤
建於一千五百年前昭明書院。 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木心在其散文曾提到:「我家後園的門一開,便望見高高的壽勝塔,其下是『梁昭明太子讀書處』……」
我因為讀這篇文章,心甚神往,因而計畫了這次的烏鎮之行。
從上海南站搭巴士抵達烏鎮,大概早上十一點。適逢節氣大暑,日熾豔天燠熱。我買票進西柵,迎面而來的是一堵高大的白牆,屋頂是青烏瓦,牆垣邊一株紫薇,樹不高,尚不及白牆的三分之一,但絲毫不自卑地恣意開著紛麗的紫花。
烏鎮隔著運河分東柵西柵。東柵民屋猶存,尚有古風;而西柵是近幾十年仿古重修的區域,也因此,西柵街道較為乾淨敞亮,沿街許多賣傳統食物的商店,還有展示舊時的服裝棉被店與客棧等等建築。
我到時因為時候還早,遊客並不多,雖然天熱,但走來還算閒適。走累了,就進涼茶店,喝一杯消暑茶。還有些店家賣些洛神花、杭菊、玫瑰等等可送人的小禮品。途經一家輕食店,門口玻璃窗貼著:「也可以豔遇,也可以充電」,頗有年輕人的詼諧。
沿著西柵大街走著,邊看邊逛,大概過了兩點,街上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我為了躲避豔陽,不覺地走進一家賣線香的店家。我有點香的習慣,故而在裡面逛了好一會兒。看到一款香盒寫著「昭明太子閱讀香」,心中莞爾,誰知道南朝梁昭明太子讀書時焚的是什麼香?還是點了這香,會如蕭統一樣睿智有才情?
不論如何,我當下也有了判斷,在此處看見這樣商品,表示「昭明太子讀書處」應該就在附近了。
只是我腦波弱,我可以不買洛神杭菊,但我願如蕭統一般聰睿,就算是商人的行銷手法,我也願意買單。於是臨出門前,拿了一盒線香結帳。說實話,它點起來是什麼味道,我其實並沒聞清呀!
結帳時趁勢問了一下店員:「昭明太子讀書處在哪裡呢?」
那姑娘答:「妳指的是『昭明書院』吧?出門往左走,過了小橋就到了。」
於是我走出店家,果真步行不到三分鐘,就看見「昭明書院」的匾額。原以為地方不大,進門卻發現別有洞天。這確實是一座貴族大院。前庭敞闊,有四眼水池,池裡有蓮花有鯉魚,四周高樹巍峨。其間有個門樓式石坊,這個石坊是明代建立的,上面刻著「六朝遺跡」四個大字。通過了前院,緊鄰著就是中國風格的硬山式建築。此處屋舍雖是修繕過的,但已是西柵最有古色的地方。
據烏鎮地方誌記載,昭明太子三歲時,隨著老師沈約到此處讀書。當時建有書館一座,後來毀壞;直到明朝時,烏鎮居民緬懷舊跡,才又修立;再後來,因時代動盪,文化浩劫,此地又圮毀荒漫,近四十年整繕數次,才有今日之景。
如今,有人在池邊看魚,有人拿著相機拍照,有人將照片發到社群網站,還有人群聚喧譁著天太熱要買冰棒。
但,沒有人跟我聊六朝舊事,聊蕭統短暫的一生,聊他在幽晦王室中的那身如霽月般燦然的風采。
我想著一千五百年前,五歲即展現文才及詩才的昭明太子。那年的蕭統,還是童齡稚兒啊!想必他讀書之餘,也曾在此間奔跑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