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戶外演出,李永豐和孩子們一起觀賞表演。圖/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郭士榛
李永豐35歲時一度陷入沮喪。戲劇科班出身的他,演過一些戲,也編導過一些作品,參與見證了台灣小劇場運動的興起與活躍。
30幾歲那些年走遍各國看戲,又在紐約住過一陣子,傑作看得愈多,卻讓自己愈來愈痛苦。那些年,他不知道中年之後該怎麼作戲,還能怎麼作戲……
處在沮喪與迷惘中,李永豐的孩子出生了。他帶著小孩回到嘉義布袋家鄉,看到布袋的孩子,驚覺家鄉的孩子竟然和以前他離開的時候一樣,跑遍世界各國的他,受到很大震撼。這時刻,成為他人生改變的關鍵。
「我生出了希望,我有了目標,我想把我熱愛的戲劇帶到這些小孩面前。」他決定此後要做出好看的兒童劇,並且要讓台灣每一個鄉下小孩都可以看到精采的兒童劇。「在死前,我必須做到這件事。」李永豐覺得,台灣的孩子需要有機會打開視野,體會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