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春節〉舞台上只見彩帶飛舞。圖/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郭士榛
曾隨著紙風車劇團在全台大小鄉鎮巡迴演出,受到極大歡迎的《紙風車幻想曲》,今年5月重返國家戲劇院,其中〈歡樂春節〉段落,總編導李永豐找回早年的「魔奇劇團」成員們回來演出、製作,其中包括目前在劇場界專職服裝設計的蔡毓芬、黎明技術學院藝術學群的群長利政南等人,一行20人,平均年齡50歲左右,但舞起彩帶,仍是充滿韻律節奏感,足以和年輕人在台上飆藝。
這次資深團員回歸,帶給年輕演員不少士氣,李永豐表示,劇場界代代傳承、持續付出的精神,就是愛屋及烏的精神,「這群人步入中老年,平時分散各地,但還願意回來練習,團結一心,只為做好戲,這就是紙風車傳承的精神。」
魔奇老團員回團負責舞出〈歡樂春節〉,演出特色是在黑暗中觀眾看不到舞者,只看得見繽紛飛舞的彩帶,因而有「會跳舞的書法」之稱。蔡毓芬回憶,當年為了呈現出李永豐要求的彩帶,她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和各種化學染劑抗戰,最後染出第一代的螢光彩帶,供團員使用。
「魔奇劇團」是1986年,奧地利MOKI兒童劇團來台演出、舉行研習營,當時益華文教基金會經由吳靜吉、胡寶林等人建議,取得MOKI劇團同意,將其團名譯成中文 「魔奇」,並成立兒童劇團,初期核心成員包括鄧志浩、李永豐、朱曙明等人。
「魔奇劇團」是早年台灣表演藝術界知名兒童劇團,其中的成員均能獨當一面,在表演藝術不同崗位上發揮自身專業。當時的團員利政南、蔡毓芬表示,「劇場界最珍貴的精神,就是互助合作,不分你我的精神,有時比家人還要親近。」利政南現已是學校老師,平日從事教育傳承,睽違已久再上台演出,他表示,和年輕演員們一起排練,「很熱血,以前的感覺又回來了。」
利政南說:「如果不是和魔奇、紙風車這一群人一起做劇場,現在的我也不會有機會做教育傳承工作,讓更多孩子們感受劇場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