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 大乘菩薩發心分第三 (1)

星雲大師 |2019.06.30
3981觀看次
字級
菩薩立像/東魏/山東青州市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不捨一眾生 慈悲救度無分別

欲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須是具大心的菩薩摩訶薩。誠如〈普賢行願品〉所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譯文

佛陀告訴須菩提:「所有的菩薩摩訶薩,應當這樣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的有情生命,包括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等不同的生命形態,或是有色身、無色身的,或是有粗心思念想的、無有粗但有細心思念想的,乃至細微到難以說其有無心思念想的眾生,我都要讓他們了斷一切痛苦煩惱,度過生死海,到達不生不滅的無餘涅槃境地。

「如此度化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不見實有一眾生為我所度。這是什麼緣故呢?須菩提!如果菩薩妄執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這樣就不名為菩薩。」

原典

大乘正宗分第三①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②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③,若有色、若無色④,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⑤,我皆令入無餘涅槃⑥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⑦,即非菩薩。」

註釋

①本分是大乘的心要,佛陀回答須菩提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四心:

● a.廣大心:不揀擇優劣親疏,一切眾生皆度。

● b.最勝心:使眾生皆斷煩惱,了生脫死,入無餘涅槃。

● c.無對待心:視一切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 d.無顛倒心: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分別計較。

菩薩應以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無四相,否則即不名為菩薩。

②菩薩摩訶薩:即大菩薩之意。必須具備七個條件:

● a.具大根。b.有大智。c.信大法。d.解大理。e.修大行。f.經大時。g.證大果。

③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即所謂「四生」,是三界六道有情四種不同的產生方式。

● a.卵生:由卵殼出生者,如蛇、鳥、雞、鴨等。

● b.胎生:從母胎而出生者,如人、牛、馬、羊等。

● c.濕生:由糞肥、水道、腐肉、沼澤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如蚊、蚋、蛆,以至於水中極細蟲等。

● d.化生:無所託而忽有者,如諸天、地獄、中陰。

④有色、無色:是從有無物質形體來區分,眾生可分為:

● a.有色:即有物質形體者,包括欲界及色界的眾生。

● b.無色:沒有物質形相者,指無色界的眾生。

⑤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乃依情識活動的粗細,而將眾生分為三類:

● a.有想:指欲界和色界等心識造作較粗糙的眾生。

● b.無想:從色界第四禪無想天以上,叫做無想。但無想並不是沒有心識,只是較為細微,所以名為「無想」。

● c.非有想非無想:是指無色界有頂天的眾生,此類眾生定力極深,心識細微到難以說其有無心思念想。

⑥無餘涅槃:「涅槃」是梵語音譯,意譯為滅度、寂滅等。可分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等四種。

⑦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執著我為能度者,為真實的個體存在;人相,執著彼為我所度,是和我相對立的存在;眾生相,執著所度非止一人,各各善根不一,於是處處分別,如階級、種族等等,即是執眾生相;壽者相,乃執著能度與所度間有法相授受,並戀著不捨,猶如命根相續維繫。舉四相,實乃總括一切諸相;而合四相,簡言為一個我相,所以,佛教特別注重破除「我執」。

金剛經講話第一

大乘菩薩發心分第三 1

講話

第三分進入到探討大乘菩薩發心的問題。要發什麼樣的心?度化什麼的對象?度化眾生的目的為何?菩薩行者如何檢驗自己的發心是否合乎正知正見?這幾項疑問,在第三分中佛陀有周詳的解答,並且提出四點觀念,令發心菩薩有修學之所依。

一、廣大心平等觀。

二、滅度無住涅槃。

三、眾生本性寂滅。

四、菩薩心無四相。

這四點全面地指出,菩薩發心的四種正觀,四種次第,四種正見,以及四種成就。

一、廣大心平等觀

經文中所謂「諸菩薩摩訶薩」,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是從發心上來講,泛指一切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狹義,則從證果上而言,專指已登上初地的見道菩薩。前者包括凡夫菩薩在內,後者則僅指聖賢菩薩。不論是廣義或狹義,如來的教導付囑本無凡、聖的差別。

摩訶薩,是菩薩或大士的通稱。「摩訶」曰大,其含義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機。
第二、具有大智慧。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經僧祇劫時。
第七、證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須是具大心的菩薩摩訶薩。這裡所說的大心,就是菩提心。誠如〈普賢行願品〉所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新譯《華嚴經》也提到:「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

從經典中可以得知,發菩提心是三世諸佛成就的根本;而發菩提心者,慈愛護念的對象是什麼呢?

《金剛經》明白說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可見所有一切的眾生,含括三界九地,都是菩薩摩訶薩予樂拔苦的對象。三界的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的差別,但都屬於「迷界」,未能脫離生死輪迴之苦,《法華經》說:「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菩薩摩訶薩唯令所有一切的有情,不以三界為安樂,勤求真正的出離解脫,度眾悉無餘,不捨一眾生,這是菩薩發心所應具備的廣大心平等觀。

這種廣大心平等觀,就是對於一切眾生皆慈悲救度,無有分別。我們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時,生為人身有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悲懷,縱使為鹿王、魚王身,遇眾生有難或有所求,也都能廣大平等的布施。想要發起「廣大心」,就必須具有「平等」的正觀,才能不分怨親、人我,一切喜捨。因此,「平等」的正觀需要般若智慧的淨化、攝持。「平等」可以說是佛教最殊勝可貴的特質。

(九地) (三界) (二十五有) (六道)

五趣雜居地────欲界 四惡趣(四) 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

人四洲(四) 人

六欲天(六) 天

離生喜樂地(初禪) 四禪天(四)

定生喜樂地(二禪) 梵 天(一)

離喜妙樂地(三禪) 五那含天(一)

捨念清淨地(四禪) 無想天(一)

空無邊處地 四無色天(四)

識無邊處地

無有所處地

非想非非想處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