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陽明將醜話先說到前頭:「吾非無嚴刑峻罰以懲爾民之誕,顧吾為政之日淺,爾民未吾信,未有德澤及爾,而先概治以法,是雖為政之常,然吾心尚有所未忍也。姑申教爾。申教爾而不復吾聽,則吾亦不能復貸爾矣。」
翻成白話意思是說:我不是沒有嚴刑峻罰來對待荒誕興訟的民眾,只不過我從政的時日尚淺,各位百姓不見得信服我,我尚未有德澤施加於諸位,只是先跟大家說好興訟的規矩,這雖然是為政的常態,然而反映出我於心有未忍,姑且伸張這層道理來教育民眾,如果這樣苦口婆心教育民眾還不被聽從,未來真發生什麼令人遺憾的事情,就不要期待讓我寬貸各位!
善訟聞名的廬陵人哪裡這麼好打發?這個告示發出後,輿論譁然,大家交頭接耳討論世上怎麼會有知縣表示自己體弱多病,因此不開門受理官司這等怪事情?百姓交相湧現反彈聲浪,陽明又當沒事般反過來回答說:「我不放告並不是因病不能做事,而是因為現在正是播種季節,放告後你們圖著打官司耽誤農耕,最後收成無望,就得借貸度日,而且打官司跟著四處請託送禮,讓歪風盛行,這樣對社會危害更大。你們當中如果有什麼冤屈,我都會查出來。」
接著,他就開始在廬陵全縣境內做公務踏查,到每個角落瞭解各鄉鎮的民情,慎重選拔里正三老,恢復明太祖朱元璋創設的申明亭與旌善亭,由里正三老坐鎮,命他們在申明亭內聽取里民面臨的疑難雜症,幫忙鄉親用溝通的辦法來協調各種問題;再命他們在旌善亭內宣傳教化,教導大家要知書達禮與和睦相待,將各種孝悌善行的事蹟與人名刻在亭內。
面對瘟疫肆虐,大家害怕彼此傳染,躲避唯恐不及,卻導致病人餓死的現象,他歸咎於骨肉不親,希望大家除將房屋仔細打掃乾淨外,更要認真落實孝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結果,縣民大老遠過來,無法進衙門大廳見知縣,卻在各鄉里角落與這位王知縣不期而遇,這位王知縣不受理司法,卻從行政著手,讓各項具體問題消弭於無形中。百姓來告狀卻涕泗滂沱,原來是發現王知縣已經到他家解決問題了。
還有,百姓在鄉里本想上縣城告官,卻經由里正三老的排解疏導,後悔自己何苦咆哮想與人纏訟呢?這讓廬陵的監獄變得日益清靜,沒有繼續累積冤案。他還解決廬陵的交通問題,認真治理驛道;並希望徹底解決貪汙納賄的情況,告訴鄉民誰敢拿政府的名義到鄉村私自索取金錢,你就請他來本縣衙門跟我拿,你看我怎麼治理這種流氓。
最後,他下令移風易俗,各種迎神賽會盡量減免辦理,他跟百姓說只要認真落實孝悌,自然會感動天地諸神,讓四時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