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衝突已從最初的關稅戰,打到科技戰,甚至擴及貨幣戰,從這兩大經濟強權最近的動作觀察,雙方都沒有退讓跡象,恐將演變成為持續數年之久的冷戰。
自五月初談判破局美國宣布對二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課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後,衝突隨即擴大到科技領域。川普政府以國安威脅為由,將華為及其七十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不得向美國供應商購買技術與零件,除非獲華府同意。
川普一聲令下全球科技業者被迫選邊站,包括Google、英特爾、高通、博通、安謀、美光科技、微軟等軟硬體供應商紛紛避開與華為的關係。英國BT等三大電信業者都表示將不會銷售華為支援5G技術手機,日本三大行動電信公司也說正重新考慮銷售華為新智慧手機的計畫。
當前的貿易戰已超越貿易範疇,質變為一種全面的戰略遏制。白宮決定對華為動手的背後估算,應是有更大、更長遠的戰略目的:爭奪未來5G及人工智慧(AI)的霸權。華為在5G舉足輕重,擁有二百三十八位全球夥伴及五十七位區域夥伴,且明年前在全球將有一百萬座基地台。華為每年投資一百五十億美元在研發,去年握有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三項專利,領先全球。相較於其他對手,華為的設備較便宜且較具競爭力。
川普出重手封殺華為如劍的兩面刃,同時影響美國零件與技術供應商及中國製造商,甚至殃及全球產業。蘋果、高通等公司未來在中國的生意勢必受影響,而依賴高通晶片組的中國的智慧手機製造商也將受傷。
華為被國際「圍毆」也正激起中國民眾遷怒於在大陸營運的美國企業,近來透過社群媒體抵制蘋果的聲浪逐漸高漲,iPhone製造商蘋果及其供應恐將首當其衝。而這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正動用關稅以外手段(包括海關拖延、加強審查等)鎖定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像Nike、特斯拉、通用汽車等大品牌可能遭池魚之殃。日前中國東方等三大航空公司已向波音求償737MAX客機停飛的損失。在中國的美國商會表示,對美國制裁華為的後果「真正感到擔憂」。
美中爭端有擴大至貨幣戰的跡象。華府打算對貨幣低估國家的輸美商品課徵平衡稅,可能對來自中國的產品課徵更高關稅,因為美國官員長久以來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被低估。
美中貿易戰已進入危險的新階段,彭博經濟學家分析,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後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將比沒有貿易戰的情況減少近六千億美元。最大的輸家還將包括新加坡、香港、南韓及加拿大。
跡象顯示雙方打算長期對抗的風險正在升高。美方首先是川普無視於股市下跌仍繼續放話與施壓,包括要對另外三千多億美元中國商品課稅,及最近訪問日本時說「還沒準備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其次是決定提撥一百六十億美元補貼受提高關稅影響的美國農民,以穩固其票倉;三是延後實施汽車關稅及取消美墨兩國的鋼鋁稅,以縮小戰線、專心對付中國。
目前看來,北京方面似乎比較傾向於沒有協議,而不想簽一個壞協議,可能已做好以拖待變的準備、要長期抗戰直到明年美國大選、川普連任失敗為止。
若果真如此,最後結果有可能像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所預測:贏家將是最能挨打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