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01

星雲大師 |2019.05.29
2005觀看次
字級
「2014年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團員大會」,來自50個佛光青年分團、香海社團的近千位佛光青年,齊聚佛光山,在團隊競賽中展現青春活力!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8

如何輔導青少年走出不如意

【問】最近世界各國的自殺年齡層都有逐年降低的趨勢,有愈來愈多的兒童有自殺的傾向,請問大師對此有何看法?

【答】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孩童時代應該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最為快樂美好的時光。但隨著社會結構及生活型態改變,加上資訊多元而複雜的大環境薰染下,現代兒童普遍思想早熟,但在沒有獲得適當的引導下,經常傳出中小學童因功課壓力、人際受挫、家庭變故等因素而自殺,使得自殺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例如在台灣,根據陽明大學衛生署福利研究所江宜珍所做的一項「國小學童自殺意念相關因素之研究」指出,台北市有二成六的小四學生有過自殺念頭,多數是因為功課太多、心情不好、家庭支持程度低或是與同儕間的關係所致,而他們自殺的方法,大都得自媒體的報導。
另外,根據內爾遜(Nelson, 1994)的報告,在1980年中全美國有2151位兒童和青少年自殺死亡,5到14歲的兒童占其中的12%。在日本的文部省也有一項報告指出,2001年日本有192名6歲到18歲的學童自殺,比前一年的133名增加44%。其中14%的自殺是牽涉家庭問題,7%是跟在學校遇到的問題有關。
而香港新華社也報導,香港在最近3年有自殺傾向或曾企圖自殺的學童急遽增加,多達507人。為什麼短時間內學童企圖自殺的個案會突然上升,原因與傳媒廣泛報導青少年自殺的個案,令年幼學童爭相仿效有關。
因此,香港當局認為,青少年的自殺問題是一個多層面的社會問題,學校、家庭、傳媒、社會及政府等各方必須同心協力解決此一問題。他們除了呼籲傳媒在報導青少年自殺時要更為自律,同時教育署並為教師、學童、家長及學校提供各項服務,包括:
1.為在職教師舉辦短期課程、研討會及研習班,以提高他們對學童自殺問題的認識,並加強他們的輔導及溝通技巧。同時編纂輔導教材,並設立求助熱線服務,使教師獲得更多的裝備。
2.在小學課程內增加一門新學科,稱為「常識科」,更委聘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在二十多間試點學校推行一項友輩支援計畫。
3.積極成立試點家長中心,為家長教師會提供額外支援,並進一步加強對家長的教育。
4.提供學校支援服務,幫助學校採用校本輔導方式,建立一個正面、關心及吸引的學校環境,令受到困擾的學童可以求助。
香港的作法,有其值得學習、參考之處。此外,澳洲的自殺率是世界最高國家之一,尤其年輕人自殺問題日趨嚴重。布里斯本的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於是著手推動全澳洲第一個防止自殺的大學課程,藉此對抗全球最高的自殺率問題。
這項名為「防止自殺學」的學科,是專門針對輔導員、警員與處理邊緣青少年的社會工作者,指導他們如何防止及處理自殺行為。
兒童與青少年自殺,這是國家社會的損失,尤其有些資優生因為課業壓力而自殺,或者有的孩童因為出於好奇,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樣子,所以親身一試,也有的則是因為憂鬱症而自殺,這些都是值得關切的嚴重問題。

認識生命的意義

一般人活著都有希望,因為對未來有希望,所以能夠忍受暫時的不如意。但是對於一個患有憂鬱症的孩童而言,明天比今天更灰暗,未來比現在更茫然。因為對未來沒有希望,所以容易陷入憂鬱的深淵,甚至沉溺於死亡的思考中,尤其是遇到挫折、委屈,或因親人死亡,都會推波助瀾地把孩子推入自殺的邊緣。
其實,小孩子所以會自殺,多數是因為缺乏信心,沒有安全感,他們內心孤單,渴望得到家庭的溫暖及父母親人的愛。所以父母平時在家庭裡的身教很重要,應該多營造家庭的歡喜、和諧,讓兒女對生命禮讚,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孩要到學校讀書,途中都會經過一座寺廟。有一天,他走進寺院的佛堂,拿出十塊錢給香燈師說要添油香。香燈師問:「你這錢是哪裡來的?」小孩說:「我撿到的。」「這麼好,你能拾金不昧,不但懂事,而且守規矩……」香燈師講了很多好話讚美他。
第二天,小孩子又來了,見到香燈師:「師父、師父,我今天又撿到十塊錢。」香燈師說:「你的運氣真好,都是你撿到十塊錢,而且你又誠實、有禮貌,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第三天,他又來了,「師父,我又撿到十塊錢。」香燈師心想,哪裡會這麼巧?每天都撿到十塊錢?就問他:「你說實話,錢是從哪裡來的?」小孩從口袋裡掏出一包錢對著法師說:「你看!我家很有錢,只是我不快樂,因為在家裡,爸爸媽媽老是吵架,他們吵起架來就罵我,說得好難聽,我在家裡日子過得很不快樂,不如天天拿十塊錢來給您,可以聽你講好聽的話。」
所以,父母講話不要傷害兒童,要顧及他們的尊嚴。雖然父母為了生活,種種的辛苦,賺錢養家,種種的努力,為前途奮鬥,壓力也很大,不過人生就是要能負責任,要有忍耐的力量,否則日子不好過。我們學佛,最主要的就是學習承擔的力量、忍耐的力量。所以佛教有一個修行的法門,叫做「忍辱波羅蜜」,佛法中的忍是智慧,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都具足,對世間有透澈的認識,自然對世間的人情冷暖、好好壞壞、是非榮辱,都能放下。當一個人有了忍耐的功力,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遇到問題就會懂得用智慧去解決,而不是以自殺來逃避。
自殺是弱者的行為,是對生命意義無知的表現。每一個生命的殞落,都是社會的損失,因此希望家庭與社會都應該加強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應予以更多的自由空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行,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讓他們認識,生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每個生命都有與別人有共同的關係存在。例如,每個生命都與父母有關係,與家人有關係,與學校的老師及成就他的善知識有關係,乃至與國家社會有關係,所以不能認為生命是我自己的,我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每個人一定要顧念到父母、家人、朋友,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完全不顧念別人,這種人活著也沒什麼價值。
所以,今後我們的教育,希望父母、學校、社會,能多多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宣導,讓兒童、青少年養成一種樂觀的態度,養成一種開朗的性格,養成一種積極奮鬥的人生觀,我想這樣才能幫助青少年立身於這個社會。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