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00

星雲大師 |2019.05.28
2245觀看次
字級
有些病人纏綿病榻多年,感到苦不堪言,因此要求安樂死。請問大師,如此也算是自殺嗎? 圖/普存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7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問】有些病人纏綿病榻多年,感到苦不堪言,因此要求安樂死。請問大師,如此也算是自殺嗎?

【答】安樂死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廣受討論,尤其對於安樂死能否立法通過,有些國家已合法化,有些國家一直抱持保留態度,有些國家則斷然否決。
在台灣,關於安樂死的問題,有一半的人說可以,有一半的人覺得不可以。贊成的人認為,當一個人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甚至成為植物人,活得很痛苦,你不讓他死,活著的人看了都不忍心。而反對的人則說,上天都有好生之德,為什麼要讓一個生命提早死去呢?這是不道德的。尤其是中國的儒家思想,更是反對安樂死。只是反對或贊成安樂死都只是一句話,但對於家有親人長期臥病的人來說,往往一照顧就是幾十年,你們這些反對的人有幫過忙嗎?
其實,安樂死不是宗教、道德、法律所能解決,只有愛他的人有權利決定,或是由當事人自己在明白因果業報的道理下,自己願意擔當後果,由當事人自己決定、負責。甚至安樂死到底算不算自殺?也是很難有定論。只是當一個人生不如死的時候,等於世緣已了,其實也不必再去借助插管、氧氣筒等方法來延續,應該讓生命回歸自然。
不過,有時候一個人即使重病彌留之際,能不能再生,也是很難斷言的。譬如在台北,有一位趙老居士,非常熱心於電台佈教,並且經常往來於監獄,對身繫囹圄的犯人說法。多年前,不慎跌了一跤,腦震盪,送到三軍總醫院,醫生寫上了紅字,宣布回天乏術,甚至將他送到太平間,認為不久於人世。但是趙老居士至今仍然身體健朗,在台北各道場往來走動。
大家聽了這個例子一定以為佛教是反對「安樂死」的!事實也不盡然。佛教認為上天雖有好生之德,能夠存活的生命當然不應該結束他,但是所謂「安樂死」是在一種已經沒有意識,只是苟延殘喘的維持住一時的生命,可是他的內心、精神卻痛苦不堪,活不好,也死不了,這種痛苦比死更嚴重,他自己也希望能早一點死以免除痛苦,求得解脫。這種情形跟自殺不同,自殺是逃避責任,不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以死來逃避;安樂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自己不能自主,所以由愛他的人用愛來決定、來衡量要不要安樂死?
安樂死能不能立法通過?其實世間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可否、好壞、是非、對錯;世間上有很多的問題也不是法律、道德、輿論能夠徹底解決的。所以安樂死的問題,應該由最愛他的人用愛的一念來決定生死。因為人一旦成為植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真是痛苦不堪!在法律上也無法解決這類問題,因為牽涉到「生權」;而醫生也不能將他致死,因為這是犯法的。事實上,有很多病人活得很痛苦,對於照顧他的親屬而言,更是沉重的負擔。能不能執行安樂死,只有最愛他的人以愛為出發點,基於慈悲來做決定,才能解決麻煩的問題。

【問】憲法明文規定,殺人有罪;那麼殺人以外的動、植物有罪嗎?甚至殺人未遂有罪,自殺未遂有罪嗎?

【答】現在是個重視生權的時代,不但法律明文規定不得虐待動物,尤其對於一些保育類的稀有動物更不能獵殺,甚至不准豢養。乃至現在的環保意識高漲,不但全民實行資源回收,而且不得濫墾山坡地,不能濫伐山林樹木等。
可以說,現在已由人權擴展到生權的時代,不只是有人才有生命,大地一切眾生,情與無情都有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所以佛教雖然是以人為本的宗教,有時不小心傷害蟲蟻、蚊蠅等,雖然法律上沒有刑責,但於道德有虧;不該傷害的,如山河大地,乃至動植物,都應該善加保護,如果肆意破壞、傷害,都是廣義的殺生。
佛教是個嚴戒殺生的宗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未來必當成佛,故當視如父母般供養給侍,豈忍殺之;若殺之,是亦殺未來佛也。佛教的殺、盜、淫、妄、酒等戒律,有自作、教作、見作隨喜的犯行。所以「十重波羅提木叉」中的「殺戒」,有謂:「佛子不得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隨喜殺、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生命者,不得故殺。」
佛教不僅嚴禁自殺、殺人,乃至不准教人方便殺生或讚歎殺生等。有人問:殺人有罪,殺害昆蟲動物有罪嗎?譬如噴灑農藥、DDT,殺害蚊蠅蟲蟻罪孽重不重?一般來說,殺生是有罪業的。有的人聽了這樣的話也許會說:我是種田的,我是賣農藥的,我不要信仰佛教了,因為佛教主張不殺生,不能殺死害蟲,我何以維生?其實縱然你不信仰佛教,一旦殺生,還是一樣有罪。何況佛教是人本的宗教,同樣是殺生,殺戮人類的罪遠比殺害其他動物的罪業要來得重。不過話雖如此,我們也不能以此為藉口而濫殺生物,即使不得已而殺,也要存著慈心為生物祈福,譬如吃雞蛋、鴨蛋時,心中默念:「我今送你西方去,免在人間受一刀。」當然最好是不去侵犯所有動物的生命,包括殺害自己。
自殺是弱者的行為,自以為逃避責任,事實上所有的痛苦並不因為自殺就能解決,像現在的青少年自殺,等於花還沒有開放就萎謝凋零,這是何等殘忍;像青壯年,正當有為的時候,因為情場失意,或因經濟周轉不靈,也用自殺來逃避。再如老年人雖然久病不癒,但是現在的醫療不但發達,還有健保體系,總有一個延長生命的方法。就算是任何辦法都失效了,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是自然的現象,並不需要我們強迫為之,所以不管殺人、自殺,都是同等罪惡的行為。甚至自殺未遂一樣有罪,因為有殺心、殺念,有殺的念頭,舉心動念就有罪,雖然還沒有成為行為,但是念頭也是行為的根源,已經進入危險的邊緣。
總之,殺害別人有罪,必得受刑法制裁,那麼殺害自己有沒有罪過呢?在法律上對於自殺雖不加以判決,但是在佛教認為自殺不僅是愚痴的行為,並且是罪惡的行徑,因為個體的生命是社會眾緣所成就,個人沒有權利加以毀滅,若用暴力強制截斷自他的生命,都是違反佛教的不殺生戒,自己仍須背負行為的苦果。所以想要自殺的人,應該要有責任感,要有勇氣來面對問題,要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千萬不要用自殺來逃避問題。(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