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寂寂竟何待 孤獨身影孟浩然

文/陳牧雨 |2019.04.09
7421觀看次
字級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同時代的詩仙李白,對年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極為欣賞,曾作詩贈孟浩然,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見〈贈孟浩然〉)詩中說孟浩然年輕就不喜當官﹙紅顏棄軒冕﹚,一直到老都沒改變當隱士的初衷﹙白首臥松雲﹚,以及說他因為喜歡花而不喜歡去伺候皇上﹙迷花不事君﹚。

然而,證之史實恐非如此。事實上,孟浩然不當官的主要原因是應試不中及官運欠佳。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冬,孟浩然赴京尋求仕官之途,次年應考進士未成。

他的好友王維非常欣賞孟浩然的才氣,而為孟浩然沒法致仕覺得惋惜,因此,有一次找到機會便向唐玄宗推薦了孟浩然。

無奈皇上讀到了孟浩然的一首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對於詩中不能致仕的怨懟之情很不以為然,因此有些生氣的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摭言》卷十一)因此失去了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孟浩然當然也很感謝王維的知遇之恩,他有一首〈留別王維〉詩:「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詩中還是充滿不得志的怨嘆。

開元十七年(七二九)孟浩然漫遊吳越,開元二十年回到襄陽,開元二十二年孟浩然又回到了長安。韓朝宗十分欣賞孟浩然,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並準備向朝廷推薦他,然而這次孟浩然卻因為與朋友喝酒而錯過了韓朝宗的約宴。再度失去了一次進仕的機會。

由於王維除了是個詩人之外,還是一個有名的畫家。基於對孟浩然的欣賞,還替孟浩然畫過像。根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維過郢州,畫孟浩然像於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鄭諴謂賢者之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據說,會有這幅畫像是因為王維有一次在此亭避風雪時,看到他的老友孟浩然瘦弱的身影,騎在一頭同樣瘦弱且有點跛腳的驢子背上,搖頭晃腦地吟著詩句走來。王維看到了感到十分憐惜這個落魄的朋友,情不自禁地畫下了孟浩然雪中騎驢的淒涼圖像。

後來,同是唐朝稍晚時期的詩人鄭綮,由於當了宰相之後,詩作比較少,因此有人問:「相國近來詩思如何?」鄭綮答道:「詩思在灞橋風雪驢子背上。」意思是等罷了宰相,有閒情逸致在風雪時騎驢過灞橋,就會有作詩的靈感,用的當然是王維畫孟浩然像的典故。

「驢背詩思」成了中國詩人的鮮明代表形象,也成了許多畫家用來作為繪畫的題材。

近日,畫了一幅春景圖,其中停駐一輛無人騎的現代腳踏車,我在畫上題了「寂寂」兩字,自是想描繪孟浩然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詩意。而以腳踏車代替孟浩然的蹇驢,松葉盎然春櫻密布,花繁無人,問車何待?如此更顯「寂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