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20

星雲大師 |2019.01.30
1735觀看次
字級
唯有把情緒管理好,我們才能找回心靈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圖/佛光山提供
何山繪,文殊菩薩經變圖。圖/佛光山提供

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5
文/星雲大師

情緒管理

【問】情緒化是立身處世的障礙,用情緒做事不容易成功立業,所以現在社會很流行「EQ管理」,也就是情緒管理。請問大師,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

【答】一個人想把自己管理好,必須管理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例如:自己的思想、心念、威儀、語言等等的管理,尤其自己的情緒更要管理好!情緒管理不好,會為我們帶來許多無謂的災殃,所以,現代人很重視「EQ」情緒的管理。
有的人情緒變化很大,如天氣般「晴時多雲偶陣雨」,讓人捉摸不定。我曾將人分成四種:「一是很能幹,沒有脾氣;二是很能幹,但脾氣很大;三是不能幹,也沒有脾氣;四是不能幹,但脾氣很大。」
一個人無論多能幹,絕不能情緒用事;用情緒做事不容易讓人信任,當然也就不容易成功立業。過份情緒化是性格上的缺陷,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情緒化的人大都是非不分、事理不明。歷代暴虐無道的帝王將領,大都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結果導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克曼,是一位情緒解析專家。他認為我們的臉部表情,是情緒的直接窗口。為了偵測情緒,他用電流刺激臉部肌肉,研究肌肉運動與情緒的對應關係,結果發現我們臉部肌肉,有大約7千種不同的組合方式;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可變化出7千張不同的臉孔,有著7千種不同的情緒。艾克曼以科學方式提出基本情緒有10大類:憤怒、恐懼、悲傷、嫌惡、輕視、驚訝、愉悅、尷尬、罪惡、羞慚;而每一項都代表一大類相關的情緒。
這些基本情緒和佛教的分類頗為相似,早在兩千多年前,佛教即已建構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學知識體系。佛陀說眾生有「8萬4千煩惱」,唯識學也將人的心理反應,分析成51種,其中屬於負面情緒的,就有貪、瞋、痴、慢、疑、惡見六種「根本煩惱」,以及隨根本煩惱而生起20種大、中、小「隨煩惱」,如忿怒、嫉妒、驕慢、慳吝、諂曲、昏沉、散亂、懈怠、無慚、無愧……這些情緒表現在外的,便是粗暴、蠻橫、乖張、無理、喜怒無常的言行。
當一個人長期處在陰晴不定、激動憂懼的心理狀態中,久而久之,會影響生理變化,造成不易治癒的疾病。例如: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等。醫學研究報告中提到:「當一個人不快樂、發怒或緊張受壓力時,腦內會分泌具有毒性的『去甲腎上腺素』。」具有毒性的激素,不只傷害自己的身體,更會妨礙人際之間的相處,讓自己陷入憂鬱、躁鬱、自閉的困境裡。
情緒之害如此大,我們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佛陀說了8萬4千法門,就是為對治我們8萬4千個煩惱。
除了前面提到的「五停心觀」,可用來對治貪瞋痴等根本煩惱,在情緒管理上,還有幾個方法,如藉由禪坐可以調身、調息、調心,置心於一處,不散亂昏沉,在行住坐臥間,就能將粗獷的身心調柔,將浮躁的情緒穩定;從禮佛拜懺中,可以消除我慢、我執,減輕身體的業障,洗淨內心的塵垢;念佛持咒,也可以止息妄想,拋開煩惱,而使心志清醒,保持心情的平靜。
再如以喜捨對治貪心、以慈悲對治憤恨、以明理對治愚痴、以樂觀對治沮喪、以知足對治嫉妒、以信心對治猜疑、以真心對治虛妄、以謙卑對治驕慢、以感動對治不滿、以發心對治懶惰、以反省對治不平、以慚愧對治蠻橫、以包容對治狹隘,都是很好的情緒管理妙方。

壓力是助緣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常說:「我的壓力太重了!」父母師長教訓,是壓力;課業太多,是壓力;工作負荷重,是壓力;賺錢養家,是壓力……這些承受不了壓力,不堪一擊的人,被稱為「草莓族」。其實從古到今,歷代的人物,不管聖賢或普通人,哪一個不需要經過這許多壓力來成長呢?就是青菜蘿蔔,也要經過風雨日晒的孕育,才能成熟;山谷巖壁隙縫間的小草,也是突破艱難的環境,才能綻放成長。我童年時,也都是在老師打、罵、冤枉的教育中,慢慢成長。回顧我的一生,正如陳誠先生所言:「為做事,必須忍耐;為求全,必須委屈。」在忍耐、委屈中,不也成就了許多佛教事業嗎?
我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得憂鬱症、躁鬱症,大都是太過清閒、胡思亂想,沒有壓力,才會造成這許多疾病。有人做過試驗,把黃豆、綠豆擺到水盆子裡,上面沒有壓力,長出來的豆芽,都是瘦瘦的。相反的,如果上面覆蓋一層棉花或紙網,施以一些壓力,長出來的豆芽,不但肥胖,而且甜美、營養。
另外,日本人歡喜吃生魚片,當日本本土的生魚不夠吃的時候,就從蘇聯進口。但是,將活魚從蘇聯運送到日本,因為路程遙遠,常常到了日本,魚已經死去一半以上。後來有人想了一個辦法,在魚箱裡放進幾隻螃蟹,螃蟹會咬魚,是魚的天敵,只要螃蟹稍微動一下,這些魚就緊張的動起來;牠們時時承受這些螃蟹的攻擊壓力,反而增強生命的動力。結果後來運送到日本的魚,有百分之八、九十存活,可見經由壓力更能生存。
有壓力才會激發潛力,有壓力才會成長,才有前途,好比籃球,打它一下,它就跳得很高。我們要培養樂觀、開朗的心態,凡事隨來隨遣,如果儘是把事情擺在心裡,會像水溝阻塞不通般的發臭;唯有懂得疏通排解和調適,生活才會過得歡喜自在。
在《雜阿含經》卷十七裡記載,有一次佛陀問弟子,凡夫和聖賢,對於苦、樂的感受有何不同?佛陀告訴他們,凡夫身體受苦,憂惱狂亂,連帶內心也跟著痛苦;賢聖之人身體受苦時,不會憂愁煩惱,所以只有身受,沒有心受。二者的差別即在於凡夫為五欲所染著,而產生貪瞋痴三毒,聖賢則無。
因此,我們平時要憑著正念、正勤、正道來做人處事;透過般若觀照,培養自己的耐心、虛心、誠心、赤子心、清淨心、慈悲心、寬恕心、歡喜心、平等心、忍辱心、慚愧心、感恩心……就不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唯有把情緒管理好,我們才能找回心靈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