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我又沒有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症狀,怎麼可能患有糖尿病?」常有患者被診斷出糖尿病時,提出這樣的疑問。醫師澄清,其實三多症狀,必須在血糖非常高的狀況才會發生,且有些人即使尿中有糖分,也有可能並非糖尿病,一切的症狀都須經血糖測試,才能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指出,血糖值三百以上,才有可能出現「三多」症狀,若是光靠三多症狀給予治療,可能反而造成低血糖。
兩次門診的飯前血糖皆超過一百二十六,或是飯後攝取七十五公克的葡萄糖,兩個小時之後血糖超過二百,就算是糖尿病。
若是較輕微者,飯前只有一百五十六到一百七十八左右,飯後僅二百五十六到二百七十八左右,並不會出現尿中有糖的問題,因此糖尿病與尿液狀況並無絕對關係,小便中有糖分不一定是糖尿病,有糖尿病也不一定會會有糖分。
他舉例,有腎臟病者,腎功能不好,血液進入腎臟循環的量不足,糖分會完全被吸收利用,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尿中不太會出現糖分,通常要血糖高達二百五十以上才會有。
另外,有一種腎臟性尿糖症,因為腎小管吸收功能不佳,因此小便中容易測出糖分,有些人即使血糖只有一百左右,也會出現尿中有糖的狀況。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表示,具家族史以及代謝症候群者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必須從小注意生活,一旦發生糖尿病,若能好好控制,能將併發症降到非常的低。
醫師提醒,糖尿病通常不會有症狀,除了三多症狀,有些人會有疲勞、視力模糊、體重減輕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
有家族史者、年齡大於四十五歲,有葡萄糖耐受異常、體重超重、高血壓、高血脂、缺乏運動者都是高危險群,必須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