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涉水渡江再翻山越嶺,經歷千辛萬苦,陽明終於在正德三年(1508)的春末來到龍場驛。
龍場驛位在今天貴陽市往北八十里的修文縣,這座驛站始設於明太祖洪武年間,當時因本朝派令在貴州的統帥馬曄急於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來跟朝廷回報功績(這政策就是將原來世襲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制度廢除,改由朝廷派任官員直接治理),他不循正常管道跟其中的彝族人溝通,藉故鞭打彝族首領奢香夫人,希望激怒奢香夫人來舉兵鎮壓,直接血洗消滅掉部落。
想不到奢香夫人沒中計,率領族人直接跑到當時的首都南京告御狀,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事情始末後,很讚許奢香夫人的深明大義,將馬曄緝拿回來治罪,並獎賞奢香夫人的義舉,命她官復原職,奢香夫人回到貴州,就修復由貴州到四川沿路的道路,並設立九個驛站,便於自己北上朝貢,並能接待朝廷派來的使節,這龍場驛就是北上出發的第一站。
這裡一山疊著一山高,樹樹雜生如亂髮,叢林中冒出來的如果不是野生的老虎或豺狼,就是不知來者何人的彝人、苗人與瑤人,甚至還有中土流亡的逃犯,面目猙獰看著王陽明一行人身上的行囊,看看能不能趁機打劫搜刮銀兩。陽明此刻已經是被拔牙的虎狼,手上沒有權,不只不能官兵捉強盜將逃犯緝拿歸案,更要命的是,自己已淪落至此,空氣稀薄常令他咳嗽吐血嚴重,處境究竟跟土匪亡命天涯有什麼差異呢?陽明還沒打土匪,已經被劉瑾當土匪打。
照常理說,龍場驛設有驛丞一人、吏員一人、馬二十三匹、鋪陳二十三副,還有驛卒若干名。但真實的情況是,經由陽明來到現場實際探勘結果發現,這裡沒有驛卒、沒有吏員,要命的是更沒有馬,只有即將傾倒高不過肩的半毀房屋!陽明當場傻眼,三名僮僕望東望西,最終面面相覷無言,只差髒話沒說出口,想說:我們翻山涉水跟著主人浪跡天涯,沒有吃香喝辣本是我們福分薄,但——怎麼真會薄如一張舒潔面紙啊?
置身在滿山荊棘且瘴癘繚繞的角落,稍微坐下來歇腳就看見如車輪般的毒蛇,吐出蛇信張開毒牙準備咬人,背後無限風光明媚的美景,完全不能讓這主僕四人大飽眼福。本來正六品的吏部主事,如今蛟龍跌落龍場被蛇欺,無品驛丞竟然看得很遼闊,更笑得很蒼茫!
他不在意令人困窘的處境,竟然還有時間信手寫出這首詩〈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來記錄自己恬靜安居龍場的初體驗:「草庵不及肩,旅倦體方適。開棘自成籬,土階漫無級;迎風亦蕭疏,漏雨易補緝。靈瀨響朝湍,深林凝暮色。羣僚環聚訊,語龐意頗質。鹿豕且同遊,茲類猶人屬。汙樽映瓦豆,盡醉不知夕。緬懷黃唐化,略稱茅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