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二○一八星雲教育論壇北區場昨天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主題聚焦新課綱,邀請多位學者及第一線教師,從教學專業與經驗分享新課綱的課程內涵、教學方法革新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內容。同時也邀請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葉丙成專題演講,說明新時代人才培育應有新的思惟,吸引許多關心教育發展的民眾到場參與。
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表示,新課綱最主要的精神就是「自動好」─自主、互動與共好學習,讓孩子可以自主、自發,根據他的性向、興趣與能力做有效的學習。尤其台灣缺少自然資源,更需要靠人力資源的開發才能有好的發展,所以「自動好」正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也因此論壇特別邀請典範教師來分享對課綱的理念、作為,期使大眾更加了解課綱的內涵。
協助孩子 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
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表示,教育不會一成不變,但其精神理念卻是一致。正如佛陀的一代時教,雖然看待每個人都是平等,但針對資質不同的人還是要因材施教。期望透過這場教育論壇的正向引導,讓所有教育人員都能秉持教育的精神,更找到教育的方法。
葉丙成演講以「Bring students to the world, bring the world to the students!」為題,引述英國勞動部報告,在未來二十年,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工作將會是現在未曾出現的新形態,他表示,現代孩子所要面對的未來,是一個更快速變動的世界,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依循,所以只教知識是沒有用的,更重要是學會如何使用,因此很多看見危機的老師,急於投入教育的改變。他肯定新課綱的精神與改變,尤其高一、二有更多的選修,讓學生可以了解與發掘自己的興趣及才能,他也希望未來考招能有更多鬆綁,才不使課綱的精神打折。
終身學習 教師也有成長的期許
針對新課綱實施,教師在專業方面如何相應成長,松山工農教師陳茂璋表示,新課綱新增的「科技」領域,在一些師資、設備比較到位的學校,可能早已利用社團方式讓學生及早接觸,但部分偏鄉學校卻因這方面的缺乏,而更顯弱勢,加大了城鄉的差距,因此必須盡快因應,尤其師資的部分,更是目前需要加強的重點。
育航幼兒園園長黃瓊秋指出,幼兒園執行課綱容易遭遇包括:文書作業增加教師負荷;過程陷入一直規畫的迷失,或變成只是單元活動的設計;不是每個活動選擇的學習指標都具合宜性;城鄉差距和師資良莠不齊等困境。突破的方法則為:學習有效紀錄方式來減少文書處理量;透過案例討論看見設計的盲點;將課程與環境規畫結合,以落實課程大綱;擴大團隊合作,以各行政區培養種子園所,帶領區域內幼兒園解決因應。
北市大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葉興華則表示,新課綱的實施,代表現階段教育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期許,而教師專業成長包括:上下交織的雙向推動模式、關照不同專業學習需求、強調教師自發動機、翻轉專業學習角色、擴展專業學習對象,以及重視學習成果實踐等新風貌。她強調,十二年國教的意義不在就學機會的普及,而是在於適性揚才理想的追尋,「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適性揚才、終身學習課綱願景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