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返家 把玻璃回收變文創

杜憲昌 |2019.03.20
4417觀看次
字級
春池玻璃第二代的吳庭安,策畫推動「W春池計畫」,透過玻璃的再生利用,期以打造循環經濟的價值。圖/「W春池計畫」提供
春池玻璃第二代的吳庭安,策畫推動「W春池計畫」,透過玻璃的再生利用,期以打造循環經濟的價值。 圖/「W春池計畫」提供
春池玻璃第二代的吳庭安,策畫推動「W春池計畫」,透過玻璃的再生利用,期以打造循環經濟的價值。圖/「W春池計畫」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從撿「酒矸仔」起家,吳春池五十多年前創設「春池玻璃」,靠著在新竹玻璃公司成立的工藝科習得玻璃知識,成功研發出近百分之百可還原成原料的技術,使台灣成為繼瑞典後,玻璃回收效能排名世界第二的國家。近年春池除了將玻璃原料研製成節能磚、實心牆等建材,又跨足文化藝術領域,透過「W春池計畫」,增加玻璃原料的價值與可能性,不僅顛覆民眾對回收玻璃的印象,更實現循環經濟的理想。

二○一七年,「W春池計畫」首開與林懷民、江振誠、聶永真等各領域翹楚跨界合作,使用春池的回收玻璃創作出不同產品,成功演繹玻璃的「業外」價值,甚至在文創博覽會中以四十噸回收玻璃製成玻璃海,讓許多人看到玻璃加諸在藝術文化上的無限可能。

開放工廠 民眾親睹師傅手藝

去年「W春池計畫」再擴展至大眾日常,以群眾集資方式,將傳統口吹技術打造的再生玻璃吸管、玻璃杯等器皿作為集資回饋品,以「美」的形式傳達玻璃的生命底蘊,透過安排集資民眾到春池工廠參訪,見證第一線回收工人處理廢棄玻璃,親睹老師傅的手藝,讓民眾得以貼近玻璃,也能真正理解「玻璃循環生命」的意義,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

策畫推動「W春池計畫」的吳庭安,是春池玻璃第二代的接班人,自小在回收玻璃堆中長大,對玻璃自有一份外人難以想像的情感。吳庭安原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見到父親為大批滯銷回收玻璃煩惱,才決定返家接手事業,運用所學的材料開發專長,耗時一年將LCD玻璃研製成綠建材,並獲得多國認證,創下外銷成長百分之五百的紀錄,解決了公司玻璃囤積的壓力。

因為自小接觸,吳庭安深刻理解玻璃是非常好的材質,處理妥當,就能無限循環利用,提升經濟效益。但他也坦言,玻璃回收是件辛苦的工作,父親並不期望他承繼家業,也因此在成大資工畢業、又到劍橋取得工業管理學位後,選擇落腳台積電。不過,這樣的經歷反讓他能以不同視角看待這傳統的產業。

開創價值 尋求更多跨界合作

吳庭安表示,春池要做的是「循環經濟」,但循環經濟並不只有簡單的回收,必須在過程中創造出價值,才能帶動自體循環。所以他回到春池,一開始先致力節能磚的開發,從實驗室變成量產規模,做出銷售成績,提升父親對他的信賴度,「因為經歷了紮實的蹲馬步階段,讓父親相信我是有能力的。因此他對W春池計畫從來沒有表達過反對意見」。

「循環經濟的意義,是要把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轉變成有價值的物品。W春池計畫,即是緣於這樣的概念」,因此,要為回收玻璃創造更多機會,只有不斷在原先產業尋求突破,才能在市場上開創出有價值的東西。

吳庭安說,「春池營運超過半個世紀,在玻璃回收與提煉上已累積了深厚的基礎」,下個階段要開放更多與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不管在新的研發、設計,或是社會議題的傳遞,春池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並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此才能讓「永續發展」在各個層面深植人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