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豹衣〉2018年 130X65.5cm 彩墨 圖/李賢文
〈神山豹衣〉2018年 130X65.5cm 彩墨 圖/李賢文
文/李賢文
創作台灣雲豹系列以來,為了豐盛畫材與資料,足跡斷續於屏東山區。在取材寫生的過程中,因緣際會,也結織了許多熱心友善的魯凱族朋友,陳再輝夫婦即是我南向屏東時的關鍵友人。
今年八月中,我來到了屏東,再次於禮納里投宿在陳再輝的民宿,閒談間,獲悉他的祖父陳南山曾獵夾到台灣雲豹,至今他的家中亦珍藏著以豹牙為裝飾的頭冠。因他之故,我幸運地見到了他的表叔蔡信用老先生。今年高齡八十八的他,告訴我在他十五歲那年,曾在舊好茶山區工作時見到兩次雲豹。一次是一隻幼豹,另一次是一隻躲在樹上的豹。他指證歷歷地說,樹上那隻豹,飛撲到他的身上,在手臂與肚皮上留下抓痕與血跡,並且當場挽起左衣袖,秀出傷痕給我看。
依時推算,蔡老先生目擊豹蹤的年代,當為一九四五年左右,可見在日治晚期,台灣雲豹依然活躍於大武山區。而蔡信用老先生也是迄今為止,我所認識唯一見過台灣雲豹的魯凱耆老。
不久之前,幸運地走訪了屏東霧台鄉神山部落的女頭目。她告訴我們,她的父親趙松吉Rumalhizi生前是部落頭目,也是狩獵高手及雕刻家。在她家的牆壁上,浮雕著百步蛇、獵人、羌,也彩繪有百步蛇、頭形與太陽,都是她父親的作品,當告知我創作雲豹的意念也將雲豹彩墨作品給她看後,蒙其首肯,方得見到一件以台灣雲豹皮精製的衣服。
這件傳自頭目父親的豹衣,保存得相當完整。雲豹的毛皮,鑲嵌在魯凱織布中,縫綴成一件短袖長罩袍,罩袍的前面,垂墜五條珠絡飄帶,更顯高雅。這是一件以神獸雲豹的毛皮精製而成的大禮服,更是象徵神山部落頭目至高的尊榮。
華麗的豹皮,鑲滾著黃綠紅三色奔放野豔的手織布邊,加上不時飄動的彩絡,我們可以想像,穿上這一襲豹衣,行走於林森雲霧中,宛如雲豹昂首闊步於天地山川間,那種睥睨傲然。
遂製成〈神山豹衣〉的畫作,將魯凱女性(母女三人)手持豹衣,立於居家前的樣貌入畫。濃眉大眼五官立體的神山女兒們,昂然挺立,站立在顯耀部落光輝的家門前。
雲豹雖不復得見,但豹衣卻恆久存在。一襲斑爛的豹衣,凝固成部落歷史的記憶晶片,召喚出台灣山林最遙遠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