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殿前鐵拐李石雕。圖/張廷鋐
彰化南瑤宮正殿,少了喧囂,多了分寧靜。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觀音菩薩的誕辰剛過,夜裡涼風徐徐吹來,空氣中少了幾分連日降雨的溼潤,卻多了幾分清新。與友人一時興起,騎著Ubike於彰化市區漫遊,遊歷了元清觀、孔子廟與大成幼稚園,直到南瑤路才稍歇。
矗立於南瑤路上的南瑤宮,是一間頗具歷史典故的廟宇,更是中部地區的媽祖信仰重鎮。一踏進南瑤宮,筆者即被正殿的門神吸引,不同一般道教廟宇的秦叔寶、尉遲恭,也非常見的神荼、鬱壘,更不是佛教寺觀的風、調、雨、順四佛將,而是兩面紅色底襯、金色線條勾勒的龍紋門神彩繪。
創建於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的南瑤宮,南瑤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媽祖,香火係由築城工人楊謙攜來。攜來香火的楊謙為諸羅縣人,於清雍正年間前來彰化縣參與彰化縣令主導的築縣城工事,工事完畢,欲回歸諸羅縣的楊謙,將隨身攜帶的笨港媽祖香火遺留於工寮之中,卻日夜發出毫光,附近居民以為媽祖顯靈,隨即雕刻媽祖神像奉祀;歷經清嘉慶、道光、同治以及日治時期的整建,南瑤宮漸有規模。
雖歷經多次改建,南瑤宮媽祖仍不改香火傳承自笨港一脈的特色,與祖廟皆以龍紋門神為其表徵。
據先輩所云:彰化南瑤宮的風水寶穴為「日月鐘」。意謂太陽與月亮若不毀滅,南瑤宮將香火必定鼎盛,只是廟堂之內不可出現鐘、磬,否則風水必敗。果真自清朝時期開始,南瑤宮媽祖或因靈驗著稱、或因地理位置、或因風水座向而信仰者眾。自古流傳著一句俚語:「大媽四愛食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
從俚語中的大媽四、二媽五、三媽六來看,即是因為南瑤宮信徒眾多,故以地域、血緣、族群而分立有老大媽、老二媽、興二媽、聖三媽、新三媽、老四媽、聖四媽、老五媽、老六媽、新大媽等信徒組織(媽祖會)。
其中,老大媽、老四媽、聖四媽因靈驗著稱,信徒許願多有求必應,故信徒時常以三牲五禮敬謝神恩,故有「大媽四愛食雞」之稱;老二媽、興二媽、老五媽的會員時常因細故而有摩擦,家居霧峰的林獻堂為老五媽的會員,還曾在日治時期出面調停紛爭,故有「二媽五愛冤家」的典故;聖三媽、新三媽、老六媽為同一年舉辦進香的媽祖會,根據先輩往昔的口說描述:南瑤宮聖三媽、新三媽、老六媽往笨港進香時,常遇上濁水溪暴漲,故媽祖顯神通讓信眾得以涉水渡溪,而有「三媽六愛潦溪」一說。
夜裡的南瑤宮,少了幾分喧囂,與友人在廟中隨意走踏,踏入這宛如一座寶庫的巍巍殿堂,三川殿上的八卦藻井比起鹿港龍山寺也絲毫不遜色。走進正殿,活靈活現的建築為泉州匠師王樹發師傅的作品,前後施作多年,以建築來講可謂中部地區媽祖廟宇的一時之選。
重簷歇山式的觀音殿為南瑤宮最富特色的建築,正門是清水磚牆而非傳統的閩南裝飾,其次從觀音殿內外的洗石子建材與饒富韻味的十八羅漢裝飾,可見昔日創建觀音殿匠司的前衛性,將中外文化融合於傳統廟宇之中。坐落於觀音殿前許願水池的鐵拐李石像,乃是之名匠司蔣馨的大作,唯真品於若干年前遭竊,現今的塑像乃是仿作的贗品。
夜裡的彰化南瑤宮,少了些許人潮,筆者在廟內靜心思索,思索著古蹟保存與現實間的落差,貴為縣定古蹟的彰化南瑤宮,執事人員想必在維護古蹟上相當用心,只是廟內雖無鐘但卻將迎神使用的大鼓架設於三川殿的橫梁,在進香旺季,大鼓的敲打密度相對頻繁,但願建造已久的三川殿橫梁可以承受次次地撞擊……思索著下一回再訪南瑤宮,將是什麼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