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鳥頭狀器
時期:金屬器時代
考古文化類緣:蔦松文化
期相類型:鞍子類型
年代:1800~1300年前
遺址:道爺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鳥頭狀器是臺灣西南部金屬器時代蔦松文化中最特殊的遺物,因器頂狀似鳥嘴,因此被稱為鳥頭狀器。許多考古遺址也出土了相類似的器物,雖然器頂形狀相當多樣,但狀似鳥首者數量並不多,其特徵包括:器身呈筒狀,頂端封閉或中空,頂部形狀多樣,底部平且中空開口;側邊自頂部下方一些距離開始,有一條直達底部的縱向溝槽;器身至少有一由外而內貫穿筒體的小穿孔,部分位於頂端,部分位於側邊近頂處。
鳥頭狀器可能作為樂器(或響器),因為長條ㄇ形體是整個發聲的共鳴室;溝槽是出聲口;上方的橫孔或貫穿頂端的穿孔應為繫繩以攜帶或綁縛用,而貫穿器體的縱向穿孔,則是繫綁撞鈴用,但究竟它是不是響器,也仍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來證明。
展期:即日~2019/04/07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三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