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多年後,陽明的兒子正億在陽明過世後,偶然在書櫃中拾得一封陽明寫給妹婿橫山最早的書信,顯見陽明早年很關注橫山的學習,特別提醒橫山不要在生命的隱微面有絲毫欺瞞,不要自認可依憑著聰明而懈怠大志,要拿經典的義理來涵養心性,專精學習,不要被社會的習俗看法給牽引,更不要被物質欲望搖晃精神。他尤其提醒橫山,不要覺得這些言語很迂闊,要真正將其放在心底琢磨。
他坦承會這麼繁瑣的叮嚀,正因為來自對橫山有著強烈無法克制的濃郁情感,這種情感不宜只單純理解為內兄與妹婿間的情誼,更隱含著王陽明對徐橫山作為自己心學同志的期望。
這封信寫於正德二年(1507),徐橫山同年再度參加鄉試的科考,陽明已被權閹劉瑾殘害,他正由南京回到餘姚,再準備謫至貴州龍場驛擔任驛丞的路上,本身都處在生命顛沛流離,難保無恙的低潮與威脅裡,卻忘懷個人榮辱得失,殷殷垂問徐橫山考舉人的事情,如果不是陽明已經被政治低氣壓搞得人瘋癲瘋癲,確實反映出他對橫山有超越個人生命安危的關注,他寫信再三叮嚀橫山不要有患得患失的心理,進考場的時候則要大開心目,放膽直寫胸臆,不要有顧忌,這流露著陽明日益釋然的生命態度,顯然陽明已經領悟到一件並不尋常的事實,人只有消滅掉心底的土匪,才能活得暢快淋漓。
陽明對橫山如此細緻的關懷,還管到人家在考場內該怎麼作答,橫山想來體會得出王陽明深深的愛,當橫山在浙江省會杭州考完並高中舉人,陽明正準備要高唱驪歌,離開餘姚往貴州前,橫山立刻跑回家鄉,想見陽明「最後一面」,徵得父親徐璽的同意,北面納贄,成為陽明的第一位弟子,並領著蔡宗袞與朱節來跟陽明學習,這實在是很需要膽識的壯舉。
此刻的陽明就是個人生落湯雞,愛磕牙的人眾口鑠金,茶餘飯後笑談間,往他身上貼出最鮮明的標籤就是「吃飽沒事幹去當政治犯」,他尚未開創任何震古鑠今的外王事業,沒有對領悟智慧把握住任何至關緊要的突破,大家並不期待陽明往後還有什麼前程,不把陽明當作掃把星置若罔聞的冷落,已經是做人很善良,橫山竟然把自己橫在那裡當一座守護陽明的大山(有點像是台灣每回刮颱風就有中央山脈來當「護國神山」來阻風那樣的意思),不顧世人閃爍的眼光,對陽明投注莫大的誠意,彷如見到基督般,對陽明投注如信仰般的熱烈情感,往這名落湯雞搭一把手,更視如精神的父親,這如果不是頭殼燒壞,則誠然是豪傑表現出的舉措。
其實,橫山如此堅毅果決的信仰,對陽明立志重新開啟聖學的願望,當能產生莫大鼓舞。心學這門學問怪就怪在思想無體無相,卻要人在生活實踐裡逐漸豁然開朗摸出門路,因此陽明與橫山的「締結同盟」特別重要,當年橫山的北面納贄,或可視作心學獲得發端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