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休閒時間做甚麼

 |2018.09.30
1833觀看次
字級

由於勞動時間法規的改變,使國人的工作時間減少,休閒時間增加;從行政院主計總處所發布的國民時間運用調查報告,顯示多數國人的休閒時間,以滑手機、上網,看電影、電視,看雜誌、書報為主。周末假日則以逛街、聚餐、卡拉OK、MTV、登山、旅遊為多。

近年有關於國人如何運用休閒時間的研究,多指出國人對休閒時間愈來愈重視;但對於如何善用休閒時間,從事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的活動,仍嫌經驗不足。

為了勿辜負有限生命過程,充分掌握寶貴的休閒時間,加以妥善運用,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供國人參考:

一、把原來被動的活動轉變為主動的活動。以往我們參加的活動,不論是戶內,還是戶外,都是以被動居多,主動很少;也就是我們參加活動,卻把自己當成觀眾;常在背後批評不滿。

如果能改變主動的參與、積極的倡議,加以讚揚、給予支持,心情就會不一樣。像近年來流行的小劇場,主動提出計畫,找人支持、拉人加入,做編劇、導演、演員、前台、後台,角色可以更換,體驗自然不同,樂觀的心情油然而生。

二、從靜態轉換為動態活動。以往國人在休閒時間,所從事的多屬觀賞類的活動,且多在室內進行。靜態的觀賞,雖然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對於身體健康的促進卻少有助益。像國人最樂於從事的打牌,雖然可以獲得一些樂趣;但是如果換成散步、逛公園、做體操、打太極拳、跳土風舞,也同樣可以交朋友,還可以同時得到健身的效果。

三、捨去舊傳統,嘗試新事物。國人總是依習慣行事,做熟悉的事,不熟悉的事不做;不常聽的歌不聽,卡拉OK在早上公園聽到的總是那幾首;不認識的人,非我族類不交往。

把自己局限在褊狹的窠臼,新事物少去嘗試。若能放開胸懷,換個模式,嘗試不一樣的事物,才知道可能更有趣,更豐富。

四、勿懼怕難事、改變舊習。在教育部門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三分之二的學生都因怕數學和物理化學而感到半生的痛苦,並因而限制了他們未來的就業、行業、職業的選擇,一生理想的實現。

但是新近的學習研究,都指出並不是一個人先天就不適合學什麼,而是傳統的觀念頑固的存在心理,造成障礙。當然傳統的教材、教法、教具和活動設計,也應負很大的責任。

即使過去數學不好,現在重新學起,就會發現原來並不難,還更有趣,順帶也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不差。遊覽旅行也是一樣,不一定要到熱門景點去人擠人,真正的旅行家到老時的經驗之談都是:「凡是沒去過,沒見過的地方都好看,都有趣。」

五、換你做我、我做你。一個人通常因為身分工作的局限,不論是處理家務,照顧老幼,平時總是擔任同一角色。休閒時間正可以將以前你做的事,今天換我來做。

如過去家事多由妻子承擔,換由丈夫來做。既可以體驗一下對方的經驗,也可以了解對方的心情,以後相處更為融洽。做長官雖然不一定可以和部屬換工作,但休閒時多參加部屬的活動,也可以意見和情感交流,以後會更加體諒對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