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元好問云:「太和五年乙丑歲,予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於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並作雁詞曰: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遺山樂府》,虞愚書
一隻孤單的影子,要飛往何處去?那原本常相左右的熟悉身影而今安在?如此的孤單,能飛多遠?軟弱的翅膀已懶得飛翔,也懶得張起……
這是一則獵人引起的風波,他獵到一隻飛雁,食指大動殺而欲食之,沒想到雁的伴侶徘徊於側,見此慘狀竟痛斷肝腸,觸地而死,為愛侶殉情,陪伴愛侶長眠地下。
如此悲慘情事,令人聞之唏噓,雁的感情如此強烈,也令人震撼!
話說元朝時候的一位文學大師元好問,他述說了一段經歷,他說:「我在太和乙丑年時,前往幷州參加考試。在趕考途中遇見一位捕雁的獵人,那人告訴我說當天張網捕雁,有兩隻雁落網,但是一隻拚命掙扎,結果給掙脫了,只網著了一隻。他就把那隻殺了,沒想到掙脫羅網逃走的那隻,在附近不斷啼叫,不肯飛走,後來竟直往地上撞,一頭撞死了。」我聽了,就把那兩隻死雁買下來,葬於汾水河岸邊,並且堆了幾顆石頭作為雁塚的記號,並將此塚稱為雁坵,還特別題了〈雁丘詞〉以為紀念。
詞意悲戚、多情、傷感,真是用情深,別離苦!
問世間情深幾許?問世間情是何物?只因獵人一時貪念起,拆散一對雁侶,令牠們的一世恩愛,成為千秋萬古!也令詩人狂歌痛飲幾回酒,為這對痴兒女淚灑雁丘。
雁是眾生,拆散眾生因緣,是造業,無故殺生也是造業,怎忍心!或許獵人也沒想到會造成這種後果。幸好有多情詩人,為雁善後,還立塚紀念。但堅硬死寂的雁丘怎及得上溫暖相擁的羽翼,以及深情凝視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