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關於「器官捐贈」與「器官移植」的一些觀念釐清與補充說明(五)

文/慧開法師 |2018.09.09
1573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十多年來,我不斷在世界各地演講,提倡「生命的永續經營」──也就是「生命不死」與「生命永續」的思想建設及心裡建設,同時要及早規畫未來的生命方向,累積往生的資糧,做好往生的準備。佛教講「無相布施」,我們不只是在有生之年時可以行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即使這一期生命到了即將落幕時,如果還有機緣,能將有用的器官布施出去救人一命,遺愛人間,何樂而不為?

以上談完有關「器官捐贈」與「器官移植」的一些問題,接著我們來談「大體捐贈」的相關問題。「大體捐贈」與「器官捐贈」有何異同之處?

基本上,「大體捐贈」與「器官捐贈」都是捐贈者以自己身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器官做布施,這是兩者之間的相同點。不同之處有二:其一,在於其捐贈的目的,「器官捐贈」主要是為了提供給需要器官的病人,做「器官移植」以救人一命;而「大體捐贈」則是提供給醫院或醫學院,為了現代醫學的教學與研究之用,捐贈者在醫學院裡被尊稱為「大體老師」。

其二,在於其捐贈的時機,「器官移植」是為救人一命,所以器官的摘除與移植,必須在捐贈者被判定為「腦死」,但是心肺功能仍然正常運作之時;而「大體捐贈」就無此顧慮,是在捐贈者捨報往生之後為之,但是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情況:「防腐處理」與「急速冷凍處理」之不同,其內容會在下文中說明。總而言之,「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兩者都是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

在一九九四年以前,由於國人「保留全屍、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影響,台灣的醫學教學用遺體,幾乎都來自於被執行死刑者,或者來自於殯儀館中無人認領的無名屍。一九九四年,慈濟醫學院成立後,也面臨缺乏大體做教學的問題。首任校長李明亮與花蓮地方法院及台北市各醫學院分配遺體聯絡中心協商,希望能分配到無名屍體。

一九九五年二月三日,家居台灣彰化縣的慈濟委員林蕙敏女士因乳癌末期,志願捐贈遺體給慈濟醫學院,成為慈濟大學第一位志願捐贈遺體者。事後證嚴法師宣揚林女士的理念,志願捐贈遺體的風氣才由此大開。慈濟基金會對於將自己遺體全身捐贈者敬稱為「無語良師」(Silent mentor),此一用語已被各醫學院採用,也推廣到了馬來西亞。

大體捐贈須具備那些條件?

因為「大體捐贈」是為了做為醫學院的教學與研究之用,基於作為醫學教材之完整性、遺體處理技術的限制,以及考量學習者的健康等因素,各個醫學院通常不接受下列狀況的遺體之捐贈:

一、罹患重大法定傳染病者: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公告。曾做過大手術、重大器官移植、或重大重建手術者。有未癒合的大傷口或褥瘡者(可由醫學院協助判斷)。

二、溺斃者。

三、因疾病或藥物等因素引起之水腫者。

四、身高過高、過度肥胖或過度消瘦者(可由醫學院協助判斷)。

五、已經執行病理解剖或器官捐贈者。

六、自殺身亡者。

七、家屬有異議者。

八、欲捐贈者本人在國外。

九、未滿十六歲者。

捐贈者的大體有兩種處理情況:「防腐處理」與「急速冷凍處理」

這兩種處理情況之差異在於,「防腐處理」是做為「大體解剖學」的教學之用,而「急速冷凍處理」是做為「大體模擬手術」的教學之用。「大體解剖學」是醫學系三年級學生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了解人體的構造,大體需要在捐贈者往生二十四小時內送到醫學院進行防腐處理,然後冷凍保存。防腐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可做教學解剖之用,大體從防腐措施到教學結束、火化、安奉骨灰需要二年以上時間。

「大體模擬手術教學」是另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提供醫學系六年級學生以及醫師進行手術訓練,讓醫學生有機會於進到醫院實習前,進行第一次手術練習,避免第一次就在病患身上練習。此種大體老師必須於往生八小時內送到醫學院進行特殊的急速冷凍處理,如此在重新解凍後其大體組織不會被破壞,而有如活體一般,最適合手術實習之用。依捐贈順序,一般於捐贈後隔年啟用,模擬手術課程四天,第五天進行火化儀式。(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