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葉德林近照。圖/大塊文化提供
《軟禁》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出生於一九七五年的諾亞.葉德林,雖身為女性,卻敢於用男性第一人稱來書寫小說《軟禁》,葉德林說,小說故事從一個家庭映照出以色列的社會階層,剖析親子關係、以及對金錢與成功的渴望。
網路發達,但以色列仍是個神祕十足的國度,小說家諾亞.葉德林的得獎長篇作品《軟禁》,將文字化為一把鋒利的刀,以獨特的行文方式支解所有角色,透視以色列的人心幽微。
出生於一九七五年的作家諾亞.葉德林,曾是新聞工作者,雖身為女性,卻敢於用男性第一人稱來書寫,葉德林說,小說故事從一個家庭映照出以色列的社會階層,剖析親子關係、以及對金錢與成功的渴望。也因為過去在媒體工作的關係,她在故事中加入不少媒體元素,顯示媒體挖掘醜聞滿足大眾想知道八卦的現實面,以及知名人物如何利用媒體來塑造形象。
她筆力酣暢,時現幽默嘲諷,觸及男女、親子、手足等關係時,讓角色彼此爭辯角力,人物在一次次的探進中,逐漸立體;書中更旁及以色列大學制度、新聞業、電視傳播業等生態,在全球化的網路時代,讀來一點也不陌生。
滿足大眾八卦需求
《軟禁》主角巴瑞克的母親埃莉榭瓦是名聲響亮、德高望重的學者及非政府組織工作者,但被踢爆貪汙,媒體極力挖出埃莉榭瓦的負面消息,對於媒體這種行為,葉德林坦言,媒體不停挖掘其他資訊,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大眾想看八卦的需求,而不是關注事件本身。
葉德林表示,以色列數年前曾發生一起媒體醜聞,當時各家媒體瘋狂報導一名輪椅人士的心碎故事,但這名坐輪椅的人其實非常健康,他只是藉此觀察媒體,發現媒體盲目迎合大眾胃口,葉德林說,隨著媒體營利下滑,加上即時新聞興起,導致新聞工作者無法有足夠時間與資源進行查證。
書中也反映出以色列現代家庭中存在的親子問題,像是父母想靠小孩成名。葉德林指出,以色列父母積極栽培孩子才藝,社群網站上放滿子女的表演照片,而這麼做的原因,就是想靠孩子成為星爸、星媽。
服兵役是公民義務
在以色列,男女皆要服兵役,是必要接受的公民義務,葉德林也不例外,當兵時她在情報部隊服役,當被問及當兵經歷時,葉德林表示,女性服兵役並不會上前線作戰,但會接受至少三周的軍事訓練,包括持槍射擊,而女性在軍中的工作包括指導操作槍枝、體能訓練等等。
在台灣,男性需服兵役,但不少人選擇逃兵,甚至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當兵,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葉德林明確表示,當兵對以色列的猶太人來說,是人生必經之路,若沒有健康或其他特殊因素而未服兵役,在以色列社會反而會被投以異樣眼光,而她自己是二十歲退役後,才投入新聞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