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國貿局日前宣布,為確保台灣高科技業者出口權益,已將受到美國貿易制裁的大陸電信商「中興通訊」及「中興康訊」兩家公司,列入我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對象」。必須事先取得「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向海關報運才可出貨給這兩家公司。
由於需要事先審核,且整個審核程序更為嚴格、時間拉長,台商出口到中興變得更為困難,被解讀為政府加入美國對中興進行貿易制裁。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個月才下令經濟部調查國內鋼鐵業者的「含中成分」,如有要設法排除。而其源頭就是美國三月份宣布對全球各國銷到美國的鋼鐵及鋁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台灣沒有被列入豁免名單,因此決加入美國對大陸鋼鐵業實施懲罰,以作為一種「自清行動」。
財政部也在上個月宣布,對大陸產製的鋼鐵製品進行「反補貼及反傾銷調查」,月底完成報告。財政部是否會對大陸製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引發外界關注。
大陸對台灣經濟部和財政部對大陸業者採取針對性如此強烈的制裁或懲罰措施,高度不滿,但事實上台廠也同樣面臨很大的挑戰。如限制台商鋼鐵業者自大陸進口原材料,就會對業者的貨源產生很大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上月因認定中興通訊及中興康訊沒有遵守之前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將違法輸出美國貨品至伊朗及北韓的行為,進行合適處分,因此宣布自四月中起的七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及中興康訊自美國出口任何商品、軟體或技術。
接著我政府也加入了美方的行列,以嚴審台廠出口至中興等兩家電信商的行政手段,實質卡住台商與中興的合作可能。政府並且表示,其實當美國決定禁止對中興出口時,台灣的各相關零組件廠商就已對中興全面暫停供貨,並「自動」將產品中的軟、硬體送請政府審查。業者早已進行自我檢查。
而外電卻報導,聯發科表示是「政府要求聯發科停止向中興通訊出售晶片」,且聯發科的送審動作也是應政府的要求所做的;只要政府放行,聯發科就可以出貨給中興;聯發科強調,該公司「沒有直接參與制裁行動。」
顯見蔡政府在這波中美貿易大戰中已選邊站。而從業者的發言可以窺見台廠的為難。畢竟因為供應鏈及產業關聯性的考量,不見得能夠完全配合政府的要求、跟美國同步制裁大陸。
我方政府認為中美貿易大戰對台廠而言,可以視為一個利多,因為會有所謂的「轉單效應」,就是美方與大陸的訂單會因貿易制裁的關係,轉給台灣的企業。這樣的結論可能是有風險的,除了會讓大陸相關主管機關對台廠及台商產生「趁火打劫」負面的評價外,大陸失去的訂單不一定會轉到台廠,轉到韓廠及日廠的機會更大。
股神巴菲特曾提醒美國,對大陸的經濟增長和繁榮,應該是抱持歡迎的態度,因為這終將為全人類帶來更高的福址。應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大陸的崛起,與大陸共謀雙贏,是台灣最有利的發展選擇。對中美貿易大戰,我方不宜複製美方制裁的思維與做法,要以智慧與善念,才能為台灣創造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