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刻】 施.受

文/梁正宏 |2018.04.04
2251觀看次
字級

文/梁正宏

日前,在賴的群組中,有人提議接龍每日善行,眾家說好。

頓時,各式題材,搶盡版面,萬分熱鬧。

「健檢限食,慶幸不少動植物逃過了一劫!」

「天冷。等廁所時,讓排後面的老太太先上廁所。」

「公車上,鄰坐女孩不慎弄溼手,給予衛生紙擦拭。」

「協助大女兒救了兩隻小狗,準備送給她宜蘭的同學,希望這兩隻小狗能化解他們父女間的隔閡。」

風趣與感動,料想與未料,不一而足,自是人間處處有善行。

可當讀到這樣的善行分享:

「感謝老婆準備的愛心便當,開動囉!」

心頭一驚,原來,不僅是單向的「布施」,就連「接受」對方的善行,也是一種善行!

不禁想起,坊間盛傳的小故事:

「多年前的某天下午,英國鄉野,有位貴族公子失足落水,剛好被在不遠處耕作的老農民發現,趕來救助,倖免於難。

公子的父親,老貴族為了報答老農民的善行,特以厚禮相贈。

老農民卻予以婉拒。

直到老貴族提出願意資助老農民的兒子,前往倫敦念書,老農民才勉強接受老貴族的善行。

老農民的兒子,勤奮好學,十分爭氣地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日後,甚至榮獲諾貝爾醫學獎,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

他就是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

而那位貴族公子,在二戰期間罹患肺炎,幸得青黴素的及時療治,安然痊癒。

他就是邱吉爾,英國的首相。」

這麼相信,善行好比種子,其潛在力量是無法想像的。

即使是再稀鬆平常的善行,經由緊密交流,環環相扣,它的生命力非但能相續不斷,還可提升發揚……

此時,我的腦海裡,油然浮現去年年終晚會的畫面。

拿起手機,滑亮螢幕,在賴中寫下:

那是壓軸的摸彩活動,擔任主管的朋友,很豪氣地將自己獲獎的紅包加碼,重抽下位幸運者。

當叫出我的名字時,我欣然接受他的善行。

隨後,再將它傳遞給慈善機構。

乘桴善行的感覺,真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