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繪本.古里安本.古里安雕像
圖/林一平
作者繪本.古里安本.古里安雕像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4年12月我代表科技部訪問以色列,飛抵特拉維夫機場時,在機場大廳看到一座半身雕像,是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1973;圖一、圖二)。以色列採取內閣制,總理是以色列的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國會多數黨的領袖擔任。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以色列國會選舉產生,因此總統與總理往往來自於同一政黨,一屆任期七年。本.古里安係由以色列第一任總統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所任命。這對搭檔為英雄豪傑之士,在歷史上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
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欣賞魏茨曼,認為他如同先知摩西。魏茨曼身材瘦長,而本.古里安矮胖,光禿的頭頂周圍長滿了蓬亂的白髮,粗眉糙鼻,下巴突出,十足粗曠的工人階級作風。但本.古里安有很強的行動力。他曾說:「任何人會瘋狂的宣稱自己是猶太人,一定是個猶太人(Anyone who is crazy enough to declare himself a Jew is a Jew)。」他被《時代100人: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物》選為領袖與革命家。
本.古里安被視為錫安主義者的偶像,致力於猶太復國以及現代化建設。有趣的是,他反對電視台的設立,認為電視會奪走青年的創新精神。他的預感沒錯,今天我們看到青年融入西方價值觀的思想,皆不免受到電視的引導。
本.古里安並無宗教信仰,但他強力支持猶太安息日(Sabbath)是星期六而非星期天,以保持猶太民族的宗教傳統和猶太人民的團結。不過很少人知道,他是一個認真學習佛教禪定(Meditation)的政治家。
猶太教和佛教並不完全是相互契合的互補意識形態。 例如猶太信奉上帝,而佛教徒則重視自性的開發。本.古里安兩者都不信,卻又能將其精髓融合。
其實有不少猶太人和本.古里安一樣學習佛教禪定。1990年達賴喇嘛邀請世界各地的猶太教拉比對話,在精神層面交流了深刻的議題,是為「猶佛現象」。從當時的對話內容,可窺見到猶太民族經歷顛沛流離,深深體會人生之苦,自然對於佛教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特別能體悟與企求。因此,他們在保持猶太教信仰時,仍然很願意學習佛教的智慧,更有猶太人因此成為佛教徒,稱之為猶佛(Jubu)。
著名的猶佛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說「苦難是問題的重心」。最樂觀的猶太教徒,能擁抱苦難,而最差勁的人只會銘記苦楚。佛教禪學則明確教人如何終結苦難,而不只是回顧過去的苦難。
本.古里安藉由禪定學習如何終結苦難,面對挑戰。他豪氣萬千地說:「困難的事我們可以立刻就做,不可能的事情則需要多一點時間(The difficult we do immediately. The impossible takes a little l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