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的調查報告,一○五年度國小學生每年平均借書量為二十冊,但國中生卻只剩七點九冊。學者專家對於台灣學生愈大愈不喜歡閱讀的現象深感憂心忡忡。
國中生借書量不如小學生,這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國中生為了準備升學考試,必須全力以赴,而且小學低年級閱讀繪本,圖多字少,借書量遠遠超越國中生,一點都不足為奇。
借書量不等於閱讀素養,但是台灣中學生閱讀量不夠,閱讀素養有待提升確屬事實,筆者曾經擔任過推動閱讀小組成員,衷心建議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和社會多管齊下,讓國中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而且愛閱讀,奠定終身閱讀的好習慣和態度。
教育部要重視推動學校閱讀活動,必須成立推動小組,寬列閱讀經費,採購圖書,定期舉辦閱讀相關活動,並結合社會司和民政局舉辦書香社會活動。
教育主管機關更應引領改變升學考試的命題方式,從過去破碎式知識的測驗,改為需要從短篇文章理解、分析的試題,而這些都需要靠閱讀培養,國內的情況是:考試考什麼,學生就學什麼。用考試來領導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學生閱讀必定大幅邁進。
學校應該舉辦教師進修改善,並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舉辦「每日閱讀十分鐘」、「說好書、寫好書、演好書」等活動。學校重視閱讀,老師以身作則愛閱讀,學生就會受到薰陶愛上閱讀。
香港曾經為了推動兒童閱讀頻頻到台灣取經,但經過一番苦心經營後,在國際PIRLS評比中躍升至第一名的佳績。近年來中國大陸也在急起直追當中,甚至喊出「得閱讀就得天下」的口號。
我們要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多管齊下,讓國中生愛上閱讀,從中學生著手搶救台灣的國際閱讀成績單。
蔡志鏗(台北市╲退休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