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油素麵
圖/卜趙州
文/蔡招娣 示範料理/滕淑君
味道,在記憶留下的紅塵事,有些就是慓悍的不肯隨歲月凋落,一碗家鄉鳳凰古城素麵,辛辣與麻香交織的滋味,說著淑君父親告別輝煌隻身渡海來台面對失去的種種艱難,然而對淑君而言,那是自小廚房有著父親溫柔身影,暗香湧動親情的人生美味。
一年多前,我隨國際朝聖團前往印度採訪,行前已感染風寒,歲暮多霧的印度又讓行旅中揹著重裝備的我咳成胸肌拉傷,本身有護理師背景又是醫生娘的淑君,拿出理療用的精油為我緩解,聖域的患難真情,為我和淑君的道情提味、升溫。
回台後的一個秋日,她約我到家中認識她的父親滕興傑。滕爸一生戎馬,抗戰期間隻身隨部隊來台,軍中退休後曾任《華夏之光》雜誌社主編十二年,九十六歲的他目前是桃園文化瑰寶。滕爸出身湖南省鎮筸城(今鳳凰縣)望族,曾祖父加洪公為晚清提督,後被誥封為建威將軍,由於母親在他三歲時驟逝,少年失恃的他獨享家族滿滿的愛與期待。當他鄉變故鄉,那段鎏金般的童年是記憶裡最美的夢。
說到故鄉的味道,滕爸說,兒時常隨舅媽到城東門外「準提庵」拜觀音,住持多以「菌油素麵」接待香客,時隔九十年,他依舊魂牽夢繫著那股齒頰飄香的滋味。
「菌油素麵」裡的菌油,取自鳳凰縣出產的菌類,不含葉綠素寄生在灌木上,此灌木為叢,湖南人稱它為「叢菌」,採回家時用菜油炸去水氣置入罐中,在冰箱中可保存三個月,是佐麵美食。大陸國務院曾計畫大面積開發,二次派植物學專家去鳳凰城研發,因環境因素無法向外移植,最後功敗垂成。來台後沒有「叢菌」可用,滕爸便以味道相近的香菇取代,藉以聊慰鄉愁。
那天我吃下滕爸完滿傳承給女兒的這碗菌油素麵,黑芝麻伴著花椒的香醇,我相信數不盡的鄉愁在親情的芳馥中定已消褪大半。
●菌油素麵
材料:
1人份細乾麵、少許綠豆芽和紅蘿蔔絲、拇指大小嫩薑1塊、蔥1枝(可以芹菜或香菜取代)。
【調味料A】菌菇油(2碗葵花油、5朵香菇、薑3片剁碎、花椒2茶匙、八角2粒、辣椒粉2茶匙、鹽少許、醬油1大匙)
【調味料B】1中匙醬油、1小匙黑醋、1大匙黑芝麻醬,三者混合後加少許水調勻
菌菇油作法:
❶取一大碗放入辣椒粉加鹽備用。
❷鍋中倒入葵花油,油熱後轉小火先放香菇及薑爆香,再放入花椒及八角一起翻炒,待聞到濃濃花椒香後熄火。
❸裝辣椒粉的大碗放上濾杓,將炒香的油慢慢注入碗中後趁熱加醬油攪拌。
菌油素麵作法:
❶滾水川燙綠豆芽及紅蘿蔔絲。嫩薑磨成泥、蔥切丁備用。
❷細麵煮熟後盛入寬口大碗中,淋上調味料B,再放上豆芽、紅蘿蔔、薑泥和蔥。
❸最後淋上調味料A菌菇油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