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正確 高科技更好用

編譯/潘楠慕 |2017.11.12
1613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高科技裝置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便捷,但出現問題時,許多人通常不會深究原因,只想盡快修復。然而,有些關於高科技的觀念未必正確,甚至會造成負面效果,如果能釐清並養成正確觀念,不僅能夠避免無謂支出,節省金錢,也能讓高科技裝置物盡其用,發揮最大功能。

1.規格愈高性能愈好?

無論是筆記型電腦或智慧手機,許多人都認為,多花點錢買到最頂級的型號,就能擁有最強大的功能。但事實上,這些頂級裝置不見得是最適合的產品。舉例來說,除非需要處理影音內容,否則並不需要購買運算速度最快的電腦。

許多人在選擇科技裝置時,往往以規格作為依據,卻忽略自己的實際需求。消費者打算購買某項產品時,最應該考慮的其實是配備功能是否符合個人需要。例如長時間在戶外者,就該把電池續航力和重量列為重點。

2.把電力消耗完再充電?

這個觀念過去是正確的,但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已不適用。過去的科技裝置採用鎳氫和鎳鎘電池,這類電池必須在完全消耗完電量後再充電,否則它會記住消耗多少電量,也只會再充入同量的電力,也就是所謂的「電池記憶」問題。但目前的裝置多已使用鋰離子電池,並沒有這類問題。最新的研究已指出,鋰離子電池如果在沒有完全耗完電力前就再次充電,反而減少了充電周期,更有可能延長電池的壽命。

3.相機的像素愈大愈好?

市面上的數位相機或者智慧手機搭載的相機,多以超高畫素為賣點之一。像素指的是相機捕捉訊息容量的單位,理論上,像素愈大,就能容納更多訊息。在業者的行銷手法下,許多人直覺認為選擇愈大像素的相機品質愈好,但專業人士指出,更大的像素,只代表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可以拍出更好的影像。然而,選擇相機首先應考慮需求,業餘人士不見得該選擇職業級的產品,能夠充分了解相機,學會如何設定與調整,才是捕捉美妙畫面的關鍵。

4.廠商有計畫地讓手機在新型號推出前很難用

許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經驗,在下一代的新產品推出前,開始發現自己的裝置運算速度變慢,應用程式容易卡住。陰謀論者認為,這是廠商在設計時便有計畫地要迫使消費者升級,但真相並非如此。這種感受,是因為科技進步飛快,即將登場的新產品勢必具備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更美觀的螢幕以及更出色的設計,相較之下自然會讓前一代的產品失色。此外,不斷更新、升級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功能才能運作順暢,在原本的裝置上就會出現等待時間較長甚至當機的狀況。

5.加值保固為產品買保險?

許多科技裝置在銷售時,都提供加值保固的選擇,也就是額外購買保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旦裝置損壞,即可免費或以較少的花費進行維修或更換。但業界人士透露,這類的保險方案其實並不划算,且相關合約中其實有許多不公平的條款,甚至保固時間與廠商原有的保固期重疊,精算之下根本不值得購買,還不如在選購裝置前精打細算。

科技成癮問題 日益嚴重

科技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但也有許多人愈來愈仰賴科技,甚至陷入如同上癮的情況,反倒成了科技的奴隸。有些人已經無法忍受沒有電子裝置在手,因為這已經成了他們上網、遊戲和社交的最重要工具,甚至繞過了真實世界,完全沉溺在虛擬的國度。

科技成癮的狀況,以智慧手機最明顯。所謂的「無手機恐懼症」(Nomophobia)就是一例,一旦智慧手機不在身邊或是電力耗盡,使用者就開始焦慮,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少數特例,反而逐漸普及。

專家指出,一旦出現以下症狀,就是典型的手機成癮,包括下意識查看手機是否在身邊、為了使用手機必開社交活動、半夜醒來查看手機、因使用手機影響課業或工作、隨時關心簡訊或推播提示。

眾所周知,賈伯斯為人類帶來iPhone和iPad,但許多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這位天才其實不讓自己的小孩任意把玩iPad,並限制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究其原因,就是賈伯斯深知迷人的科技產品有上癮的危險。

紐約大學行銷與心理學副教授奧特指出,手機、電玩、社群媒體等科技,正誘使人類一步步成癮。研究還指出,科技成癮者的大腦狀態,與吸食毒品者類似。為了化解這種危機,奧特提供以下建議,希望幫助人們避免科技成癮問題:

1.提高警覺,意識自己使用手機或

遊戲的頻率。

2.營造適當環境,例如強制限制使

用時間,設法降低上癮的機率。

3.與手機保持距離,別形影不離。

4.設定使用時間並嚴格遵守。

5.刪除非必要的應用程式。

5巨頭掌控世界 適度規範有必要

高科技產業的主流公司,幾乎已經掌控人類的生活。蘋果、亞馬遜、臉書、谷歌、微軟這五大巨頭的影響力,已遍及經濟、社會和政治。這些公司掌管了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平台,包括智慧手機、電腦、應用、程式商店、網路消費、社群網站。它們不僅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左右政治局勢,例如目前仍爭議不斷的俄羅斯介入美國總統選舉之事。

專家質疑,一旦世界淪入少數人掌控,將對全人類造成威脅。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能依據政治、法律來規範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反而能避免狀況失控,應該樂觀以對。

專家指出,創新的本質就是「擾亂」(disruption),最偉大的發明往往會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改變社會。例如目前正在興起的「金融科技」(fintech),就是透過最新的技術,顛覆目前既有的金融體系,不僅更快速、安全,成本也更低廉。

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的出現,也讓人類的生活產生極為明顯的變化,甚至已經改變人們互動、聯絡的型態。

由五巨頭掌控當前高科技技術基礎的情況有一個好處,就是把管理的範圍縮小。要全面遏止網際網路流竄的不實言論並不容易,但由於臉書、谷歌的使用人數和影響範圍最廣泛,只要能夠從源頭把關,就可以大幅降低網路虛假傳言的傷害。

此外,科技五巨頭彼此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反而不會形成聯手宰制世界的威脅。這幾家公司均積極拓展自身的專精領域,也須面對各自領域新興者的激烈競爭,因而產生相互牽制的制衡作用。

這些科技巨擘的規模龐大,對社會有極大影響力;監管機關也了解這點,並開始從各方面著手,在不妨礙科技創新的情況下給予適度的規範,讓這些科技巨頭成為人類的助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