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文言文的養分

 |2017.08.28
3116觀看次
字級

「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在民進黨重返執政之後,又重新審議了。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文言文的比例大幅降低,核心選文從四十篇降到十篇,而且刪除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建議授課年段及選材範圍,及刪除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的規定。在當前學生的國語文素質逐漸降低之際,政府不圖提升學子的語文程度,反而以意識形態做為訂定課綱的指導原則,在國小、國高中生教材上偷斤減兩,下一代的教育真的是難以為繼了。

文言文是古文沒錯,不像白話文這麼口語,乍看之下好像很不實際,尤其現代學子讀的古文不多,想用文言文寫一篇文章根本無能為力,事實上,現在也沒有人用文言文寫文章了。但是不能否認,中國文學的精華完全在三千年的古文裡,胡適於民國八年發起新文化運動,推廣白話文至今不過才一百年,僅一百年的養分自不能及三千年深厚。發起新文化運動的學者個個有深厚的古文基礎。白話文要寫得好,沒有古文基礎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就曾經有過不少的文選集,例如《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抄》,清朝的《古文觀止》是最知名的,當代還有師大教授劉真編的《國語文選》、齊鐵恨編的《古今文選》,這些文選都是選自歷代公認最著名的文章,以做為學子進學修業的範本,無論道德文章,都可以從中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以《古文觀止》為例,收錄的文章從周文的《春秋三傳》起,歷經秦文、楚辭、漢文、六朝文、唐宋八大家、明文,可以一窺歷代文人的筆力和道範。

不論是秦漢古文、六朝駢文、唐宋八大家乃至唐詩宋詞、元明小說,都甚有可觀。南宋學者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韓愈和柳宗元當年因為反對六朝駢文的俗艷,推行古文運動,講究「文以載道」,蘇軾推崇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可以知道這些古文都是字字擲地有聲的大作。即使是六朝駢文亦頗有可觀之處,四六句對仗,文辭優美,以王勃的〈滕王閣序〉流傳最多,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更是千古絕唱。

在文言文中,不但可以體會到文字之美,道德之盛,更可以了解歷代文士的境遇和氣節,進一步也可以深究當時的歷史,所以讀古文就是浸淫在傳統文化的氛圍裡,讓自己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分子。知識菁英光復之初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學生還必須讀誦《古文觀止》以及中國文化教材,因此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中華文化的基因。

今天的大學畢業生要就業,連一篇自傳都寫不好,要考官自己上臉書看他的塗鴨,連台北市長都不時爆粗口、飆三字經,在這樣的風氣下還不讀古文,簡直就要成為野蠻人了。民進黨以意識形態治國,搞文化台獨,必欲去中國而後快,歷史證明只會是徒勞一場。為了下一代的文化著想,趕快給他們傳統文化的養分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