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媒體是現代國家主要的資訊提供者。國際大事與政治資訊,幾乎全靠媒體提供;經濟、社會、文化、教育,乃至於日常生活所需的資訊,也多仰賴媒體。人民的價值觀、生活態度,甚至於個人性格的塑造,媒體幾乎左右人民的行為。
本報前社論曾對媒體的責任稍加論述,旨在呼籲媒體,明瞭自身責任之重大,勿僅憑偏好而為偏頗之論述,由而產生不良之後果。媒體是現代社會最與人民接近的企業體,有多方面的的貢獻,以其他企業體不能獲得的獨特產品,嘉惠於受眾。受眾則希望由媒體獲得,從其他企業體不能得到的。
一是衡度時勢,明瞭潮流。無論時代思潮、政經時勢、社會文化、技術發展,都不斷變動;且隨著資源、人力、制度、策略等的改變。媒體可幫助受眾指出,新潮流的方向,所處之階段與地位,未來的趨勢,做為因應對策之依據。
二是摒除隱蔽,顯現真實。現代社會,無論政府與企業,為爭取民眾的認同與支持,常隱藏真相,曲解事實,或誇大功績,或提高人民無饜的慾望,或提高實則不可能的預期,或為不宜之比較;終使人民心生不滿之怨懟,做出錯誤的決定。媒體當有助於人民辦別真相與謊言。
三是不為利誘,不為勢屈。媒體經營之原則,在於正義之伸張,公平之達成,仁愛之彰顯,自由之促進。無論對立法之創制,政府之施政,司法之審決,企業之產品營業、民間組織之主張運作、個人之言論行止,均應本此原則以為評斷,不為勢屈,不為利誘。
四是促進效率,節制耗用。相對於人民之需要,無論是土地、物質、能源、人力,乃至於時間,都相對的稀少。媒體不應鼓勵一切花招變化,無意義的時尚浪費,公私活動皆以純潔樸實為尚。政府的經費,乃來自人民的血汗,應節省花用。官僚系統要棄卻消極顢頇的心態,積極任事,主動服務。
五是獎助創新,鼓舞理想。人常對現實生活不滿,其實正是因為對於現實不滿,才能尋求改善之道,革新舊制,提出新法;應知「不滿」是追求進步的動力。任何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新制度,都是基於對現實不滿,而創造出來的新成果。媒體鼓舞人民懷抱理想,將不滿轉變為創造的動能。
六是幫助弱小,拔擢人物。愛是需要學習的情感。責任、諒解、尊重、照顧、禮讓,都必須依賴實踐的經驗才能獲得。對於老人、貧窮、身心障礙、兒童等居於弱勢地位者,要給予同情的幫助。而對於那些為公益而忘私利,不論是以豐富學識、良好形象、崇高聲譽、風格魅力、責任擔當、寬容態度,助人熱情,把自己奉獻的菁英勇者,都應對他們的貢獻表示讚揚感謝。
媒體的經營者要明白,單有資金、技術、人才和受眾;並不能發展成受人尊敬的事業。必須要有正義的原則,對一切事務、言論主張有公平的衡斷,對政府的作為能立於客觀的立場,不干預、不貶損、不讚揚、不干擾、不障礙,與其分際顯明。
我們對於媒體有無限的期望;盼其能力求精進,共同創造,福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