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42) 星雲大師 |2017.08.02 語音朗讀 19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北市新店內洞瀑布。圖/資料照片 不即不離行事中道 不受信施德行不夠 不受福德功行不夠 不念舊惡消愁解恨 不拘小節大處著眼 不知不覺猶如木石 不知好歹自以為是 不垢不淨不生分別 恩怨人生 文/星雲大師 有人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何? 告曰:人與人之間,皆「恩怨人生」而已! 一個家庭,原本都是骨肉至親,但是為了個人利益,為了財產紛爭,彼此恩恩怨怨,錯綜複雜,這不就是「恩怨家庭」嗎? 一個機關,本來都是志同道合,都有共同的奮鬥目標;但是為了升遷、名位、利益,彼此計較、比較,搞得恩恩怨怨,這不就是一個「恩怨團體」嗎? 全國人民,不是同鄉,就是同學,或是同文、同種;可是互相打擊、互相殘殺、互相攻防、互相鬥爭得你死我活,這不就是一個「恩怨國家」嗎? 世界各個國家,本來都可以和平相處,同體共生,互相幫助,互相友愛;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千千萬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死傷萬萬千千,可能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大戰,這不就是一個「恩怨世界」嗎? 從歷史上看來,各個朝代,我怨恨你,我就領兵侵略你;你有恩於我,我就對你恩將仇報,搞得人我之間沒有是非,沒有公理,彼此不能信任。甚至今日你和他聯合攻打我,明日我和你聯手消滅他,彼此互相征伐,無有了時。 中國從三代以後,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三國紛爭、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甚至近代的軍閥割據,這不都是一頁頁充滿恩恩怨怨的人類史嗎? 其實,人生不必恩怨太分明;恩怨太分明的人生,就一定能成功嗎?司馬遷說:「人有恩於我者,不可忘也;人有怨於我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們要能化解怨恨。佛說「以怨止怨,如揚湯止沸」;能夠「以恩止怨」,則無事不辦。中國近代史上蔣介石的「以德報怨」,一直膾炙人口;此中所表現的正是中國人「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寬恕胸懷。《詩經》有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做人要有「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美德;凡事能夠「不念舊惡」,與人能夠沒有隔宿的仇恨,則所謂「恩怨人生」,又哪會有什麼不可解的怨與恨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p.105 【成語典故】 ●不即不離 同「不一不異」。如水與波,兩者有別,故謂不即;水、波之性無別,故謂不離。 北涼.法眾譯《大方等陀羅尼經》卷二:「即亦是如,不即亦如。不即不離,是名如性。」 唐.佛陀多羅譯《圓覺經》:「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不拘小節 不為小事所約束。多指不注重生活小事。 ●不知不覺 ❶形容未曾經意,沒有察覺。 ❷意指不能了知事實真相。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我滅度後,復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華嚴經》卷四十:「一切諸法,無有真實,凡愚眾生,不知不覺。」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 淨穢無別 禪宗有一則公案: 趙州禪師和徒弟文偃禪師為了信徒供養一塊餅,師徒決定打賭,看誰把自己比喻成最髒最賤的東西,誰就贏得這塊餅。 「您是師父,就由您老人家開始吧!」文偃禪師說。 趙州禪師說:「我是一隻驢子。」 文偃禪師接著說:「我是驢子的屁股。」 趙州禪師又說:「我是屁股中的糞便。」 文偃禪師不甘示弱地說:「我是糞便裡的蛆蟲。」 趙州禪師無法再比喻下去,反問道:「你這蛆蟲在糞便中做甚麼呀?」 文偃禪師回答:「我在糞便裡避暑乘涼啊!」 《般若心經》云「不垢不淨」,《維摩經》亦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骯髒的汙泥也能長出清淨的蓮花,因此,清淨和汙穢是一如不二的。 ──節錄自《六祖壇經講話》第一冊,〈般若品.問題講解〉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前一篇文章 【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41) 下一篇文章 【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43)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3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4【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5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7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8如是說2025.07.1009你知道幾種算盤?2025.07.1010走讀國立台灣博物館2025.07.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證悟之後的生活 4-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證悟之後的生活 4-1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10》 第七章 推進佛教國際化的大幅拓展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④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③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4-4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