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達四十多項新制都在七月開始實施,這些新的法令大半跟民生、食安、勞工、交通和內政有關。但民眾可能對這些「小事」感受不高,主要乃在一例一休、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等爭議大的法案都在民進黨完全執政下強行通過,讓民眾備感無奈。
若要問民眾在上半年過的好不好?從下面的現象就可以了解民眾心聲:兩岸關係凍結後,從事相關行業的民眾面對減少百萬大陸遊客,面對無人入住無人來買無人來吃的窘境,一家一家飯店、名產店或餐飲業店家相繼關門;只因執政黨的意識型態之爭,在無九二共識下,一切倒退。
一例一休後,原本勞方期待假日多,且薪資提高。但在加班驟減下,假真的變多了,但薪資卻減少;對於資方,卻也不敢加班而讓產值降低,這半年來勞資雙方都互有怨言,怪誰?
上半年提高了最低工資到兩萬元以上,時薪也拉高到一百三十三元,但對於長期22K的低薪族和打工族而言,面對高漲的物價和拉不下的房價,依舊無感於低工資調整,反而是資方覺得增加假期的成本。
六月底才通過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雖到明年七月才會正式上路,但軍公教人員無論已退休或未退休者,都要重新去盤算自己生涯規畫,若在這一年無法好好去面對一年後年金改革後收入的變化,如何終老亦是一大問題。
上半年的外交情勢,在巴拿馬與我斷交後,讓台灣面臨更嚴峻的外交情勢,想依靠美日關係來鞏固台灣國際地位,也只是現實利益原則,到時候無利可圖下,台灣依舊扮演犧牲者角色,下半年如何在國際新情勢下確保台灣占有一席之地,仍是極大考驗。
下半年首先面對的是執政黨將強行通過的前瞻計畫,蔡總統民調滿意度頻頻創低,已下降到三成以下,對於這樣的警訊,政府似乎也不在意,明知不可為,還是堅持要以受到各方質疑和反對的前瞻計畫來為顯現自己完全執政的執行力。此計畫若真能夠幫台灣經濟帶來希望和前景。
可是和大陸提出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政策相比,前瞻計畫只是花大錢而已,不僅走不出台灣,也走不出自己地方縣市,對此前瞻計畫能夠看出台灣的未來嗎。
政策必須透過法令來執行,馬政府時代被批評執行力不夠是其擁有完全執政卻無法在立法院通過重要法令,一再受到杯葛,而變成一個低效率的完全執政。而今蔡政府則是擺出完全執政的高效率精神,無視民意和輿論的反對,說做就做,即使自己黨內同志反對也無所謂,蔡政府變成一個低民意的完全執政政府。
就此情勢發展,為了展現蔡總統個人意識和執政效率,下半年仍會遭遇諸多爭議的法案在立法院通過。無論民意為何?兩岸關係有何變化?世界局勢如何發展?都難以影響民進黨完全執政的霸氣。
完全執政和完全專政只是一線之隔,當選者為王或是民意為王,在台灣只能用四年一次的選舉來檢定。下半年不是選舉年,民意無法成主導者,依舊只能讓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為所欲為,民眾只能自求多福,等到明年底選舉時再用選票來表達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