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 500件藝術品 姚謙相伴入眠

文/袁世珮 |2017.05.25
2214觀看次
字級
印尼畫家Agus Suwage的作品〈聖狗〉,帶著一絲幽默與嘲諷。圖/杜建重
荷蘭設計師Tejo Remy將回收的衣物綑綁成坐椅〈Rag chair〉。圖/杜建重
大陸畫家劉野以20世紀初悲劇女性群像為主題,創作了一幅張愛玲。圖/杜建重
北京美術學院王玉平教授作品 圖/杜建重
北京藝術家宋冬作品 圖/杜建重
荷蘭設計師Tejo Remy的作品 圖/杜建重
樓梯兩側滿滿的畫作與書籍,那是姚謙生命中的摯愛。圖/杜建重

文/袁世珮 圖/杜建重

幽靜的山居,門開處,主人姚謙熱情迎賓,訪客以為會撞進滿眼的唱片CD櫃,不料舉目竟皆是畫、雕塑,曾寫歌〈我愛夏卡爾〉一曲的音樂人,已真真實實生活在藝術裡。

姚謙早在為歌手江美琪寫這首歌之前,就已栽進收藏藝術品的世界,在音樂人之外,多了藝術收藏家的身分。30多年在音樂圈創造了眾多歌手的成績後,21年也累積了約500件的藝術品。

名畫兜轉12年 又回到手中

在2001-2002年左右,拍賣行來找他,說有一張小張的蘇丁,底價15萬美元。價錢有點高,但實在太誘人,姚謙精算後發現可以湊齊,就回覆:「大爺我想買啦。」

姚謙攢著錢,半夜等著電話,沒想到也有人看上那幅蘇丁,「我碰到一個殺手。到25萬時我已經手發抖、到27萬時我就放手了。」最後是30萬定槌,是他預備金的兩倍。

姚謙很懊惱,但也保持理性,「我很少去追高,通常是訂多少就停了。因為收藏也有價值與投資的思考,我對每一張畫永遠有一個客觀的數據。」他比喻:「我愛你,但不一定要娶你,否則我要娶多少人?」

兜兜轉轉,12年後,畫又出來了,原本的藏家整批要賣,還是估15萬美元。姚謙說,拍賣那天凌晨1、2點,電話一接通,對方直說「謝天謝地,你接電話了」,原來紐約大雪,停電造成很多電話打不出去,到場人數不到一半,果然沒有人競爭,低標敲給姚謙。

這幅蘇丁的〈風景〉,就以底價加佣金約18萬美元進了門,成為姚家風景。

賣了劉小東 救了劉若英

2002年時,姚謙認識了在北京798租屋創作的畫家劉野,當時劉野想創作20世紀初悲劇女性群像系列,但大陸那時張愛玲的作品很少,姚謙承諾替他從台北帶一套過去。

姚謙兌現了承諾,劉野看完書後有感,畫出一幅〈張愛玲〉,自己也很珍愛,留在身邊大半年,才半賣半相送地轉手給促成這幅畫的姚謙。畫裡的「張愛玲」別有韻味,姚謙掛在家裡,也曾多次出借展覽。

姚謙說:「我曾經賣了劉小東,救了劉若英。」原來,在大陸辦演唱會,有很多製作費用要先付,手頭現金不足,他忍痛賣了一幅劉小東的畫,這才發現竟然賣到入手價的五倍,「我一開始很有罪惡感,覺得是占了人家的便宜。」

在藝術的世界,講錢俗氣,但其實都是錢。姚謙倒是一臉坦然說:「沒算過總共花了多少錢,因為這4、500件都不貴。」

與藝術品 自在地住在一起

雖然他的「不貴」定義有待商榷,但的確不是那種要啟動紅外線保全的矜貴,所以姚謙可以自在地與藝術品住在一起,家中展品約占他總收藏的1/10,「我會不定期換展。我最瞧不起的是,藝術買來了就進倉庫,兩年後就賣掉。」

但有一次,地震頗大,姚謙緊急扶著兩米高的日本雕塑大師舟越桂(Katsura Funakoshi)作品〈獅身人面像正在啃食叢林中的螞蚱〉,戰戰兢兢站了半小時,之後才發現,上面沾了他緊急中撞傷的血跡。後來這個作品還送到日本去展覽,「上面還有我的血。」

姚謙有一張趙無極的畫,有人懷疑,也有人說沒有問題的,可以請家屬開證書,「但我覺得那張畫畫得很好,我收藏也不需要家屬開證書。」

夏卡爾未到手 夢仍繼續

姚謙在去年底的秋拍買了幾件,今年春天到現在,一件都還沒有買到。反正他說:「我不能再買了,必須減少。原則是有買一定有賣。」這和錢無關,雖然每年要視可活用的錢設定預算上限,主要還是展品分放在3家藝術倉庫,最近想整合一下。

但姚謙念茲在茲:「我還是希望有一張夏卡爾,歌都那麼紅了,應該要有一張的。」

生活在藝術裡 家就是展覽館

其實,姚謙的家,就是一個展館,從他的車子滑進車庫開始,就掛著藝術品。他說:「讓藝術就在生活裡,成為回家的第一印象。」

這個房子有主題的,就是「大量使用回收物」。姚謙這一指、那一比,茶几來自漁船解構後的木頭拼接、舊的電扇在牆角、窗邊有個火爐、地板是回收木再貼上印刷紋、舊鏡框加上舊的貼布。

客廳裡有張顯眼的椅子,是荷蘭設計師Tejo Remy的Rag chair,就是把回收的衣物綑成一張椅子,同一設計師的另件作品是抽屜,在姚謙的書房,旁邊有川久保玲製衣廠剩布做成的動物頭。

替廚房「遮羞」的屏風,也大有來頭,是北京藝術家宋冬以門框再製的作品。姚謙一直很欣賞宋冬,終於等到這一件「具象且小一點」的作品,二話不說就買下來,沒想到適用在台北的家,「這樣就不用收拾廚房了。我裝好後寄了照片給畫廊,他們也很意外我可以這樣在家裡展出來。」

客廳最大的一面牆,給了印尼畫家Agus Suwage的〈聖狗〉,一絲幽默與嘲諷對著訪客。轉角的洗手間裡,還有中國當代藝術家劉煒的白色山水畫。

最震撼的是樓梯兩側,分別是書架與畫作,姚謙說:「因為我要把生命中最喜歡的東西,放在最常經過的地方。」

所以,在客廳的客人,轉個彎,就撞見一牆的裸女。「裸女藏在最明顯的背面,就在客廳後面,你不走進來是看不到的。」姚謙笑說:「我有愛看裸體的癖好。」曾經有朋友帶著小孩來訪,小孩探險一陣後,小聲跟媽媽說:「姚叔叔家有28個人沒穿衣服。」

其中有他珍愛的常玉裸女畫,「本來要出借給常玉展,但一借就是大半年看不到,還有點捨不得。」當然不是出於肉欲或窺視欲,姚謙分析,常玉畫的這位巴黎名女人Kiki,有如豐盈的水蜜桃,在同一面牆上,Kisling畫的同一位Kiki,更著墨在女性性徵;藤田嗣治則把Kiki和他後來的妻子畫在一起,規矩多了。

拾級而上,有摩洛哥帶回來的獨特斜拼布;有西藏男人編的毛毯,當地相信,男人陽剛氣大,掛在窗邊擋日曬之外,也可以阻擋邪魔歪道。噢,別錯過魯奧的耶穌畫像。

畢費(Bernard Buffet)自殺前畫的小丑畫像是要介紹的。姚謙10多年前有另一張小丑,是畢費眼力和手力都在全盛時期的作品,後來轉手賣了30萬美元,雖然賺了7、8倍,但他念念不忘還要再找一張小丑回來。

後來就是這張了。「他多數的小丑都是憂愁的小丑,這是唯一一張有蝴蝶、他還吐舌頭。」姚謙說:「有一點嘲弄、對世界惡作劇的味道。那時他病得很嚴重,沒多久就上吊了。」

還有一幅小小的畫,模仿提香的羅馬神話畫作,原主人是大衛鮑伊。姚謙特地飛到倫敦參加他遺產拍賣會,「因為他和我都是音樂人。」其實他覺得最有趣的是鮑伊的家具,而這一幅花了他6萬英鎊,「他用他的收藏回應他的審美觀念。」

姚謙想著,自己若百年後藏品拿幾件送美術館,其他的可能也跟大衛鮑伊一樣拍賣,「老的過程如果沒有錢,就賣幾張,最後剩下的再拍賣。」

浴室裡的肖像畫

姚謙把藝術放在生活裡的極致,就是浴室裡有幅整面牆的肖像畫,沉靜的屋主戴著眼鏡、披著浴袍,正在看東西。

畫家是北京美術學院的教授王玉平,那時來台交換學術研究3個月,和姚謙一見面成了朋友。畫了兩小時,姚謙真的自顧自地滑iPad,跟藝人溝通事情,就像他日常的樣子,被王玉平抓住神韻,最後呈現在浴室的白牆上。畫旁「我願意」3個字,不只是姚謙音樂生涯的代表作,也傳神表達他對被畫的當下、對藝術的心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