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傳奇人生 秀場天王豬哥亮謝幕 |2017.05.16 語音朗讀 23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豬哥亮主演的《大尾鱸鰻》在台灣創下超高票房。 圖/資料照片 豬哥亮主演的《大尾鱸鰻》在台灣創下超高票房。 圖/徐兆玄 病榻前淚眼破冰 父女無憾 【本報綜合報導】綜藝天王豬哥亮因大腸癌末期入住台大醫院多時,昨清晨5時左右因癌末、肝衰竭去世,享壽70歲。豬哥亮生前縱橫秀場、影視歌,真實人生高潮迭起,他的離世,不僅演藝圈好友、後輩懷念,民眾更是唏噓不已。當年的秀場文化,也隨著豬哥亮的離世,畫下時代句點。 豬哥亮生前曾任板橋鎮發宮主委,鎮發宮曾為他誦經續命,新北市葬儀公會也協助處理後事,該公會常務理事吳孟宗表示,目前與家屬規畫將於板橋長江路一段龍華會館設靈堂、追思會兩處,靈堂將以素淨為主,供演藝圈好友弔唁,而追思會將設豬哥亮人形立牌,現場播放豬哥亮過去作品,招牌手勢、馬桶蓋髮型、身影再現,讓民眾回顧這位昔日影視天王。 家屬透過豬哥亮經紀人發表聲明,「很謝謝各界朋友給他不斷的支持和鼓勵,但他真的累了,所以離開人生的這個舞台。」女兒謝金燕在豬哥亮生病期間與父親團圓,昨與家人一起送別父親,在助念結束後,她以文字表達心情,「父親無病痛、無罣礙的去另個地方為他的觀眾、影(歌)迷演出了,繼續他一派瀟灑的出國深造」;謝金燕在聲明中也表達,在陪病的過程中,豬哥亮說,她此次能參與慈惠堂紐約活動是非常大的福報,她會帶著父親的期許,如期完成演出。 醫:有病不醫 最壞示範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指出,對豬哥亮過世感到惋惜,但他直言豬哥亮對抗大腸癌的過程是不好的示範,有病不醫拖到死;若不是延遲治療,豬哥亮應該還可以活下去。 王輝明指出,門診確實有不少逃避正規現代醫療治療的癌症患者,一心以為神明力量、宗教信仰,能讓人延續生命、消災解厄;但就他所見,沒有一個人可以如願以償。王輝明說,豬哥亮最早在高雄長庚確診罹癌,那時為何離開醫學治療,轉而尋求宗教力量,外人不得而知;如果當時就接受治療,切除腫瘤,持續接受化療,現在應該還可以存活。 王輝明說,據他所知,豬哥亮大腸癌位於乙狀結腸,也就是靠近肛門口,可能擔心手術後沒了肛門,才沒有積極治療;事實上,大腸治療技術日新月異,「肛門是可以保留的」。 豬哥亮的影迷大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王輝明語重心長地說,從癌症治療來看,豬哥亮做了最不好的示範,也令人擔心會有年長者受到他的影響,逃避現實及現代醫學,想藉助宗教來續命,希望類似的個案不要再發生。 台灣永遠的大尾鱸鰻 朱延平:扛得起國片票房半壁江山 台灣國寶級巨星豬哥亮癌逝,觀眾除了懷念他在綜藝節目展現的超級主持功力,最難忘的就是他在電影中的逗趣模樣。儘管許多影評人認為,豬哥亮在電影中的搞笑過於低俗,但不可否認,對於許多台灣基層民眾來說,豬哥亮的電影才是在辛勞的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夠撫慰他們的精神食糧。 豬哥亮從歌廳秀錄影帶躍上大銀幕的第一部電影是1984年《他槓龜我發財》,詮釋當年風靡台灣的大家樂簽賭熱潮。1988年《天下一大樂》進入「六合彩」時代,同樣扮演鬼迷心竅的賭徒,為求明牌「墓仔埔也敢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自「自身經驗」,豬哥亮演來異常傳神。《天下一大樂》與客串演出的《大頭兵出擊》都是當年華語片票房排行前十名,已經證實豬哥亮的吸金功力。 在豬哥亮「出國深造」前,他最成功的一部電影就數1994年與動作巨星李連杰合作的《新少林五祖》。當年正是香港電影「入侵」台灣影壇最劇烈年代,然而豬哥亮卻以一口台語、超級「本土」形象扮演瘋和尚「雞婆大師」,竟與香港性感女神邱淑貞、演技派女星葉德嫻同台演出,在當年算是不小的震撼彈。片中招牌動作「少林瘋狗腳」,仍是影迷津津樂道。 2011年豬哥亮正式回歸娛樂圈,在《雞排英雄》中特別演出男主角藍正龍的父親,造成當年春節檔期大轟動。2013年的《大尾鱸鰻》正式宣告豬哥亮「票房救星」的重量級身分,新台幣4.3億的超級票房,逼近當年國片票房總收入的一半。之後的《大喜臨門》、《大稻埕》、《大尾鱸鰻2》等也有破億票房。 得不到影評肯定 最終遺憾 然而得不到嚴肅影評的肯定,始終是豬哥亮心頭的遺憾。與豬哥亮合作多年的導演朱延平所說,撇開藝術成就不談,全台灣只有豬哥亮一個人可以扛起國片票房的半壁江山。豬哥亮曾在2015年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自嘲,希望早點頒終身成就獎給他,「不要等人過世才頒,頒給後代不知道要放哪,放在神主牌旁邊嗎?」沒想到竟然一語成讖。據了解,朱延平導演將透過一己之力推薦豬哥亮,希望能夠拿下今年的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豬哥亮在後期的電影作品中,經常扮演與子女情感疏離的父親,似乎與他戲外真實人生相呼應。豬哥亮對於電影事業有超乎想像的企圖心,最後兩部作品《大顯神威》、《大釣哥》,豬哥亮主演也投資,尋求更多突破,然而題材選擇的失誤,加上表演方式重複,這兩部他投注最多心力的電影,反而票房失利。 或許豬哥亮不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但他卻是橫跨四個世代、台灣民眾的共同回憶。 病榻前淚眼破冰 父女無憾 在病重時刻,豬哥亮找回了兩個女兒,謝金燕和姐姐找回了爸爸,媽媽放下糾結一世的心結,淚眼中,總算有一角是圓滿的。 這檔「謝家情」是怎麼發生的?話從1989年《歡樂周末派》的「美腿小姐」開始,美麗女孩兒加上秀場天王豬哥亮親自護持、演藝圈看佛面的照顧,「豬哥亮女兒」謝金燕出道了。 兒時陰影 陌路18年 兩年後,謝金燕和姐姐發生重大車禍,媽媽求助無門,只好找孩子的爸,由他出面借了一筆錢,讓姐妹倆手術、療傷。後來,謝金燕拿到金曲獎還笑著說:「謝謝爸爸把我生得這麼正。」但為什麼豬哥亮躲債又復出後,與謝金燕的關係卻是形同水火?同在演藝圈居然18年陌路,甚至讓他說出:「妳的身材是我借錢修理的。」 故事可以從謝金燕更小時候講起,她和姐姐下了課手牽手去歌廳秀後台,等演出中或打牌中的爸爸給生活費,爸爸不見了、爸爸回來了、爸爸又不見了、留下一堆債和遺棄的姐姐,甚至小小年紀不懂但真實目睹的「家暴」。爸爸「跑路」時,別人不信她不知父親的行蹤,還有前輩藝人直接嚷:「ㄟ,妳爸還欠我錢。」雖然人家沒有要她還,但尷尬卻在。 據親近的人說,謝金燕其實不恨爸爸,只有想念,只是媽媽如驚弓之鳥,不原諒豬哥亮、也不放心女兒再接近他。於是當父親風光回歸,想見見已成台語電音天后的女兒時,這個想爸爸的小燕子,就成父母間的夾心餅乾。 多年避見 其來有自 豬哥亮堅持公開相見,但每當他提到謝金燕時,時機總是「湊巧地」他有新作要宣傳。謝金燕原本因祕密生子而低調,又怕鏡頭前的大和解,讓媽媽誤會女兒被搶走。最後,她躲到連演唱會票房都不顧了。 謝金燕孺慕父親曾私下求見卻被拒,寫信、在電視台門口等,包場捧爸爸的電影、買下爸爸的義賣衣。可是豬哥亮負氣,不願偷偷來。於是,有句話說:「謝金燕想見的是父親,不是豬哥亮;豬哥亮想見的是謝金燕,不是女兒。」 父女衝突的高點,是去年一場在母親節獻給媽媽的演唱會,謝金燕終於被「逼」到宣布要離開台灣演藝圈,公開懇求父親不要來,她連夜寫了長文,以VCR揭開家醜,多年的「不孝女」其來有自。謝金燕一出手就是重傷害,豬哥亮也以影片回應,一句「妳好毒」似乎為父女情畫下句點。 幸而,當雙方怒氣、怨氣出清,各退一步。謝金燕在消失的這段時間,終於私下與父親團圓,而曾憂懼成病的母親也讓步了,讓父女三人在最終時刻補上前面錯過的人生,道歉、說愛,淚眼告別,一個無憾離開、一個終能無憾繼續當「豬哥亮的女兒」。 爛賭耗掉21年 10億身家歸零 日薪75元做起 一代秀場天王 豬哥亮從日薪75元的秀場導演做起,一場頂替主角的即興演出,一躍成為秀場天王。在絢爛的演藝人生背後,他因爛賭欠下鉅額賭債,為「賭」整整耗掉21年,10億身家歸零,之後復出再走上償債之路,起落間看盡社會冷暖。 豬哥亮靠秀場演出賺進大筆財富,他還深信簽賭就能一夜致富,「作戲(演戲)很辛苦,如果能從賭博中賺一大筆,也許就可以收手不必再作戲了。」最終掉入爛賭深淵,愈簽愈多,愈賭愈大。在無被迫、誘拐情況下,步步踏進萬惡賭坑,欠下天文數字賭債。 爛賭成性的豬哥亮,1988年因欠下賭債遭槍擊,1993年又因賭債首度落跑,退隱演藝圈4年;1997年短暫復出,當時已故影視大亨楊登魁還曾派人24小時緊盯,連他上廁所也盯著,他還能拿起「大哥大」(當年手機)繼續簽牌,1999年因賭癮難戒再度跑路,直到2009年復出。 豬哥亮大小事都希望神明指點迷津,一次又是慘輸的情況下,他再度求神明,卻被委以擔任建廟主任委員。他一度想尋短見,身上只剩400元,添了100元香油錢,向神明講悄悄話,「我賭六合彩,輸得很可憐,然後神明跟我說:你不要再賭了,就能保住命,保住命以後機會就很多。」 在窮困潦倒時,豬哥亮看到妻子為生活在市場賣飾品,小兒子窩在旁邊,感嘆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他決定洗心革面、徹底戒賭。2009年復出後,跟著豬哥亮回歸的是收視率破10%的驚人紀錄,同時拿下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終於從人生的谷底爬出。 豬哥亮1946.12.05~2017.05.15 1960年/加入「新劇團」,拜林松煙為師 1977年/飾演《廖添丁》中丑角「豬哥亮」,後來以此為藝名 1979年/高雄藍寶石歌廳闖蕩江湖 1984年/推出三立錄影帶「豬哥亮餐廳秀」 1988年/首次主演電影《天下一大樂》 1988年/高雄槍擊案,被擊中右胸 1992年/豬哥亮出現美國影視工業權威雜誌《Variety》(綜藝報) 1993年/積欠賭債而跑路 1997年/短暫復出,與謝金燕首次合體主持《王牌豬哥秀》 1999年/再次積欠賭債跑路,自此10年未現身 2009年/拍攝3C廣告復出 2010年/以民視《豬哥會社》榮獲第45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2014年/證實罹患大腸癌第二期 2016年/批謝金燕「妳好毒」,9月入院暴瘦,已是末期 2017年/3月傳出病危,謝金燕探病破冰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前一篇文章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印度良心 為女性發聲 下一篇文章 坐擁 500件藝術品 姚謙相伴入眠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8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