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文/Triple |2021.02.10
37037觀看次
字級
許鞍華導演以《女人四十》一舉奪下香港金像獎大滿貫。喬宏(左)、蕭芳芳(右)分封帝后。圖/資料照片
香港導演許鞍華,於2020年威尼斯影展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 圖/傳影互動提供
《天水圍的日與夜》圖/資料照片
《男人四十》圖/資料照片
《天水圍的夜與霧》圖/資料照片
許鞍華(右)和張艾嘉(左)從處女作《瘋劫》就開始合作。圖/資料照片
對香港有濃厚情感的許鞍華,不煽情、不張揚,說好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圖/資料照片

文/Triple

「回看我這一生,有過低潮,勝過總是一帆風順」。

2020年,香港導演許鞍華獲頒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成為全球首位拿下此獎的女導演,她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奪得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與李行、杜琪峰、侯孝賢並列入圍金馬獎最多次的導演。

在最新上映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首次執導的文念中,用鏡頭以及許鞍華本人、周遭同業與親友的回顧,記錄下這位73歲香港女導演的電影人生。她是香港新浪潮時期少數出道便獲得矚目的導演,從《天水圍的日與夜》、《女人四十》、《黃金時代》到《桃姐》,她獲獎無數,卻也經歷過票房、評價失利,宛如行屍走肉的十年。

她住在香港鬧街邊、與貓共居、獨自照顧著年邁母親,閒暇時會在咖啡店裡耗上半天讀報,再慢慢散步回家。走路,是她深入香港角落的方式。她的電影淡而有味,深刻雋永,其來有自。過著常人的生活,也因此能拍出常人的共鳴。

許鞍華1947年出身東北遼寧,年幼時隨父親來到香港,落腳於此。她自小個性善感,妹妹回憶,小時候爺爺抱著小鞍華在騎樓邊時,光是說一句「這隻落單的小鳥沒了媽媽」,小鞍華就這麼哭了起來。「她就是這麼Sensitive」,妹妹下了結語,也為許鞍華電影裡總能見到的細緻情感,下了定論。

成年後進入香港大學,對文學有深厚興趣的許鞍華,成了同學眼中的文青,但卻是「不那麼順著潮流的文青」。當時港大的學生覺得努力念書、上課全勤是很落伍的事,大多考試前一天才翻一翻,Ann(許鞍華)不是,她就是故意投入念書,然後每堂課都到。

這樣的生活,加上對外表不夠自信,許鞍華笑說,這一生確實因此和戀愛絕緣。不知原因的分手,成了她愛情路上的終點,卻也讓她在電影裡琢磨出更多對愛的客觀描寫。是的,女導演拍攝電影時意氣風發,對於自身,卻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與自卑心,「這大概是為什麼我很努力要抓住拍電影這工作,這是我唯一能證明自己夠好的事情」。

這話不假,在1970、80年代,許鞍華拿著公費到英國進修電影後,先是跟著導演胡金銓練功,在性格海派、願意分享經驗的胡金銓身邊,她打下電影工作深厚基礎,加以自身天分,讓她1979年初試啼聲的導演作品《瘋劫》,一出便獲得藝術電影界的注意,在當時,以「天賦異稟」的女導演受到矚目。

但過於順利的開頭,難免招致曲折的續篇。接下來的《傾城之戀》、《書劍恩仇錄》、《今夜星光燦爛》等,不僅票房滑鐵盧,更被評論視為「失敗之作」,這讓她瞬間掉落谷底,「那整個10年,為了生活還是繼續拍片,但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儘管如此,她沒想過轉行,「就覺得自己只能做這個了」。

咬著牙,她直到1995年的《女人四十》,才終於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一吐怨氣,拿下大滿貫(即一部片同時獲得最佳電影、導演、編劇和男、女主角),而後再達此紀錄的,是由劉德華和葉德嫻主演的《桃姐》。但即便是橫掃獎項,許鞍華對於自己的電影不夠賣座,還是在意的。「人家投資你,總會希望能幫他們賺錢嘛」,更何況她處在的,還是一個功利至上的香港社會。

儘管如此,面對作品時,許鞍華仍舊回歸自己看故事的基準點,透過不煽情張揚的情感,說好屬於香港人的故事,如《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即使迫於市場,適時接下與中國大陸的合拍片,她還是會放入屬於自己的香港精神與眼光,如集結霍建華、彭于晏等人的《明月幾時有》,又如那回歸文學,以大陸作家蕭紅為主角的《黃金時代》,亦是著重在人性與對愛的探問。

拍了近半百歲月,她坦言體力已大不如前,卻仍說著要拍到75歲或是更老。電影,是她找回自我的起點,也將是她的終點。坐在香港街邊,她側耳傾聽居民們的對話、姿態和希望。她像城市裡的河,安安靜靜地,收納岸邊人群的煩憂、家戶裡的悲歡,化作水面上的倒影。

儘管坐在岸邊認真端詳水面的人潮時多時少,它還是依著自己的姿態,靜靜流著,沒有乾涸。在天水圍裏畫出黃金時代,不論格局,都寫著許鞍華,也成就香港電影拼圖裡,珍貴的一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