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了生命,有了身體,當然就會有病苦。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身體還很健康;有的人二、三十歲就衰弱不堪,這當中當然是有因緣果報的關係。圖/豐子愷
人有了生命,有了身體,當然就會有病苦。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身體還很健康;有的人二、三十歲就衰弱不堪,這當中當然是有因緣果報的關係。
不過,運用氣功把病治好了,這也合乎因果報應的原理,因為這正說明,人生雖然難免會有一些苦難,但是苦難也有化解的方法。所以一個人生病了,如果服用藥物,把病治好了,這也是說明行為的業報是有方法消除的。
關於消業的原理,我舉個譬喻來說,一把鹽,放在茶杯裡,水會很鹹;如果把一把鹽放在一盆水裡,不但不鹹,而且味道會更好。所以,一面有業障,一面也有我的願力;水的多少,就如我的慈悲心大或小。我有功德,我的功德能把業障減少。
這也就是說,我們過去所造的業,要一下子就消除竟盡,並不容易,但是只要我的功德禾苗長大了,何必在乎下面的一些罪業之草呢?
所以,只要多行善事,好好的積德培福,還是有辦法消業。只是,人很多時候積了功德,又把功德給漏了,就如茶杯破了洞,水都流走了,功德也不存在了。
為什麼功德會漏了呢?漏,就是煩惱、情緒、惡念、貪瞋愚痴。也就是當我們在做功德的時候,忽然為了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小事,就口出惡言、心存惡念,如此縱有布施,功德也會大大減少。因此,每個人對於身口意三業,要時時謹慎,莫令造業,否則讓功德漏了,不是很可惜嗎?
剛才說到身體有病,也不一定只有用氣功來治療,有的人用藥物治療,有的人用物理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心理治療、飲食治療,甚至水療法、熱療法、蒸氣療法等,只要能對症下藥,所謂「方便有多門」,一些的病痛有這麼多方法可以治療,又有何不可呢?所以,如果透過氣功等各種方法來治病,這也是合乎因緣果報的原理,只要方法正當,不必做過多的聯想。
──節錄自《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