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佛光山提供
世間為何有貧富、貴賤、智愚、美醜的不同?這些問題常常使人誤解世間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憤世嫉俗或偏激行惡。其實,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出身豪門,家世顯赫;有的人門第寒微,卑賤低下?有的人天賦異稟,端莊美麗;有的人資質平庸,其貌不揚?一言以蔽之,都是由於個人宿世善惡業所招感的果報,而一般人則將這一切不同的人生際遇歸之為「命運」。
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定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於事的。例如,有的人天生聰明,就是過去世勤勞、用心,得遇善知識,信受奉行的結果;家境富有的人,因為他節儉、有預算、勤生產。
由於我們每個人的貧賤顯達,是依行為而決定;行為有因果的關係,行為是因,業報是果。業左右了人生的窮通禍福,因此我們的每一個舉心動念,可以說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我們不必依賴算命、看相、卜卦、求籤、擲筊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與未來,自己的身心行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例如,心思改變,態度會隨之而變;態度改變,習慣會隨之而變;習慣改變,人格會隨之而變;人格改變,命運會隨之而變。因此,改心換性是改變命運的藥劑;回頭轉身是開創命運的良方。
總之,佛教不講主宰,而講因緣,如果勉強要說有個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為世間無常,在無常裡,只要自己改變因緣,就可以主宰未來的結果;因為人生沒有定型,只要我們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運。
所謂「善緣好運」,只要我們平時廣結善緣,自然就會有好運。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與美好的未來,積聚善業,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門。
──節錄自《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冊,〈佛教對「人生命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