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戲台書店 如同走進 戲劇桃花源

郭士榛 |2017.04.02
3043觀看次
字級

文/郭士榛

「戲台書店」是劇場的書、也是書的劇場,以戲劇主題為核心,再延伸至各類書籍和文具。周奕成說:「書店營業體占很大空間,店內的擺設和書類分法,都有最獨特的企畫,店內書籍以戲劇為發展關係的主題,像是探討愛與恨、生與死、人文與自然、心理學、精神分析等主題的書,貫穿東西方、古代至現代,探討戲劇、文學、神話的戲劇主題做選書核心。」

由國家戲劇院售票大門進入地面樓的休憩空間,近來耳目一新,左手邊原本的福華劇院餐廳不見了,新冒出「戲台書店」、「戲台咖啡」,世代文化創業群創辦人周奕成表示,書店和咖啡店結合,希望讓買書的讀者可享受書香、咖啡香,也希望來兩廳院的民眾不只是看戲、聽音樂,而是成為他們日常的休閒地。

國家兩廳院地面層駐店公共空間,以「戲台咖」(Theater Café)劇場生活為主軸,

周奕成指出,「戲台咖」取自台語「戲台下」之意,事實上,位於劇院觀眾席和側台下方的「戲台咖」,確實是在戲台「腳下」。而「戲台書店」位置正是舞台觀眾席的正下方、最中心的位子,代表是劇院的重要角色。

「戲台書店」是劇場的書、也是書的劇場,以戲劇主題為核心,再延伸至各類書籍和文具。周奕成說:「書店營業體占很大空間,店內的擺設和書類分法,都有最獨特的企畫,店內書籍以戲劇為發展關係的主題,像是探討愛與恨、生與死、人文與自然、心理學、精神分析等主題的書,貫穿東西方、古代至現代,探討戲劇、文學、神話的戲劇主題做選書核心。」

周奕成強調,「戲台書店」的服務對象以戲劇、表演藝術工作者為主,然後擴及市民、觀光客,書店不講究大空間而在於品項精,提供讀者新視角和思考方法。目前書市大書店多,網路賣的書也多,周奕成認為,實體書和獨立書店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而「戲台書店」管理人就如同一個展覽的策展人,其概念以舞台、戲劇為主題,同時也是將台灣表演藝術的各層面展示給讀者看。

「戲台書店」的書都非常專業,因而每月的選書工作相當重要,周奕成表示,他們有一個五至六人組成的團隊,都是有著戲劇、文學、社會科學、通曉外國語文等背景的專業人士,當然未來還會加強舞蹈、音樂面向的書,「因為音樂廳沒有書店,世代群團隊自然要擔負起全部責任。」

拉近與戲劇的距離

曾有人問過周奕成,「戲台書店」都賣戲劇、表演藝術相關專業書籍,會不會讓一般民眾卻步走不進來,周奕成倒是有自己看法,「就算是一般的書店,雖然書種類齊全,但一般民眾仍是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區,因而戲台書店的專業書反而帶給讀者全新體驗,可找到自己另外的興趣,就如同走進桃花源,不預期的發現新東西。」

到過「戲台書店」的民眾不難發現,除了書類特殊外,書店內的設計很有巧思,周奕成透露,書店貫穿劇院北、南邊的走道,過去福華餐廳牆上有仿宮廷裝飾品,拆除後露出劇院原本的紅磚牆,工作團隊保留劇院古老的原樣。

劇場常用的鐵網、射燈、舞台上工作人員穿梭的小徑「貓道」都刻意彰顯舊貌,而書店和咖啡館牆面的木板,也保留原先劇院舞台上安置布景道具的釘痕,甚至有國際大師舞姿的足痕摩擦或是高跟鞋的痕跡。

此外,店內設計有寬大坡道以服務輪椅族,雖損失一些空間,但設計巧妙融合,使書店區看來像劇院側台,一入書店可見電子紙設計成的海報,第一批用東西方劇作家所說的名言,以及戲劇有關的對話,未來每隔一、二個月會更換或輪播內容。

書店除賣書外,也有和戲劇主題相關的商品,像是劇作家寫稿時用的鋼筆、工作劇組用的工具,例如螺絲起子、鉗子等,是可收藏的工藝品,還有一項工具是國外看歌劇時帶有把子的望遠鏡,令民眾喜愛。周奕成表示,團隊接下來會做更多有趣的仿古商品,希望有趣又有設計感的商品也能拉近觀眾與戲劇的距離。

絕對不能輸給誠品

開書店是有壓力的事,周奕成表示,雖然他是有開書店的經驗,但一開始他希望和誠品合作,可惜雙方在空間規畫的理念不合,他只有咬牙自辦「戲台書店」,可能規模比不上以前的誠品,仍希望可以承續誠品服務品質,讓民眾喜歡上「戲台書店」。

面對象徵台灣品牌的「誠品書店」,及統一引進的日本品牌「蔦屋書店」,周奕成的壓力可說不小,他說當時統一和世代群團隊都來標兩廳院的整修案,結果因為世代群團隊的規畫和表演藝術結合,又具本土性,才獲得經營權。

「若是統一得標的話,可能台灣第一家蔦屋書店,會進駐兩廳院」,談笑自若的周奕成很自信表示,經營「戲台書店」壓力不小,但自己定下目標是「戲台書店的特色、魅力、吸引力不能輸給誠品!」

創新思惟1

空間翻轉 駐店營造劇場感

國家戲劇院歷經八個月完成大整修工程後,民眾第一個感受到最大的改變就是地面層的公共空間煥然一新。周奕成表示,兩廳院透過公開招標,找來「世代文化」團隊接手規畫、營運,整個空間以「戲台咖」(Theater Café)為概念,包含「戲台市集」、「戲台茶館」、「戲台書店」、「戲台咖啡」、「戲台酒館」、「戲台小舖」六個營業體複合式空間,由舞台設計師張哲龍、舞台服裝設計師謝建國、舞台燈光設計師江佶洋共同設計。

周奕成表示,設計團隊藉由這些駐店的動線規畫,把舞台的前台、後台延伸,讓大眾一進來就有置身劇場的感覺,看戲前或中場可以喝杯咖啡或茶,看完戲在酒館品酒論戲。為了讓「戲台咖」成為看戲經驗的延伸,營運團隊把劇場概念融入營業空間,「戲台市集」、「戲台茶館」像側台,提供精準、迅速的服務;「戲台酒館」則像後台,流露性感、私密的氣氛。讓民眾進劇院會有著很特別的體驗。同時也把原本要淘汰的劇場設備、地板,重新利用在駐店空間的設計上,別具意義。

翻轉戲劇院空間的「世代群團隊」,原本是總經理周奕成所成立的「世代文化」公司開始,他們認為推動文化應倚靠民間力量,先後在大稻埕傳統街區創立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三棟文化街屋,並邀請與吸引有共同理念的民藝品牌或文創店家進駐,成為許多藝文人士工作、交流的場所。由此形成的「世代群」團隊,致力於以微型創業方式為傳統街屋注入活力,以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宗旨,以創業育成及管理為核心。

創新思惟2

廢物利用 舞台地板成座椅

「戲台咖」設計總監張哲龍在戲劇院整修時,不捨舞台地板、布幕被丟棄,廢物利用改做成「戲台咖」的一景一物。張哲龍表示,當初接下「戲台咖」的設計,主要構想藉由這些駐店的動線規畫,把舞台的前台、後台延伸,讓大眾一進來就有置身劇場的感覺,他甚至把戲劇院拆下的「奧勒岡松木」主舞台地板改製成「戲台茶館、書店」的椅子,「讓民眾在茶館中,能親身近距離接觸藝術家們踩踏過的木頭」。

「這些木頭三十年來經過無數精湛的劇場大師、演員、舞者踩踏過,仍被兩廳院保養得非常好」張哲龍說,「民眾坐在這些椅子上,有如坐在劇場的舞台地板上一樣,和藝術家感受同樣的氣息。」

令人驚異的是,張哲龍將國家戲劇院過去使用共有五十二桿,手動、電動的麻繩懸吊滑輪系統有區隔出「C」和「H」編號,他把原本鑲在舞台地板上、標誌著舞台上方幾號桿的銅釦一個個拆下,化身成為茶館桌上的編號標誌。

此外,戲劇院中一般觀眾看不到的「手動吊桿區」,以往是讓工作人員手動拉布景使用,因為這次整修,被淘汰不用的手動吊桿與滑輪,也放在「戲台茶館」讓民眾近距離觀看。

張哲龍指出,當時拆下華格納舞台紅色布幕,原以為用了三十年會殘破老舊,沒想到清洗後質感仍在,於是就把布幕拿來作為「戲台酒館」沙發椅的椅套,以及布簾,為精采的戲台下人生繼續開閉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