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偏鄉孩子 也能擁有一片天 文/陳祥麟 |2017.04.09 語音朗讀 29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東新生國小張釋月老師以藝術教育陪伴偏鄉小孩。 圖/聯經、廣達文教基金會提供 《我的人生不一樣》 圖/聯經、廣達文教基金會提供 偏鄉孩子 也能擁有一片天 圖/聯經、廣達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陳祥麟 由廣達集團總裁林百里自1999年創辦的廣達文教基金會,過去十多年來對於兒童的藝術啟蒙不遺餘力,活動中見證許多激勵人心的故事,日前他們精選12個故事出版成《我的人生不一樣》一書,本版刊出台東新生國小張釋月老師如何從受助到助人的故事。 「我在困苦環境中活了下來,過程中有許多老師幫我,他們用藝術與愛治療了我,現在我有能力,也要幫助不可能的孩子,翻轉自己的生命。」 台東縣新生國小美術班教師張釋月,教育生涯二十年,七年前接觸廣達《游於藝》計畫,不僅一點一滴打造藝術教學環境與課程、把藝術的種子散布到台東其他校園,她更陪伴偏鄉的孩子,參與廣達游藝獎導覽達人競賽,站上全國舞台,向大家證明「偏鄉孩子也能做到」。 教育方能改變人生 家住北部、屏東師院畢業後以第一志願選擇到台東教書的張釋月,全心奉獻偏鄉教育的原因,完全是自己苦過,她深信:「只有教育可以改變人生。」 張釋月在破碎家庭長大,從小愛畫畫的她,比賽得獎回家後卻得把獎狀藏起來,不敢讓家人看到,怕被責罵「只會畫畫以後沒飯吃」。國中畢業後她到紡織工廠當三班制女工,半夜下班獨自一人騎單車回家途中會經過墓園,「我會害怕地閉起眼睛快速騎過,臉上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當時我告訴自己『我要撐過去,我要賺錢讀書』。」她靠著自己籌措補習費及學費,考上復興美工後,仍得利用課餘身兼三份工作,「我要努力向家人證明:畫畫也能擁有一片天。」 生活辛苦,張釋月沒有被擊倒,因為有師長的愛。「從國小到高中,我很幸運遇到好老師,他們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拉我一把,鼓勵我,協助我找到藝術專長,讓我能精進繪畫能力。」讀復興美工時,有老師鼓勵她:「全校素描比賽若能名列前茅,可以免費到畫室學畫。」因著這樣的激勵,張釋月常常不吃不喝,抱著畫冊拿著畫筆練習,最後她果真不辜負老師期待,成績優異,「可以到畫室畫畫,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我相當珍惜。」 因為遇到好老師,張釋月也決定要當老師,她對自己承諾:「老師改變我的生命,我也要改變其他孩子的生命。」 藝術教育從零到有 這樣的信念,讓張釋月在偏鄉默默奉獻,更因著參與廣達文教基金會的各項計畫,讓她能透過藝術教育,改變許多孩子。她回想,七年前,因著她在中央藝術與人文輔導團的「師傅」,前台中市大元國小主任曾仰賢的引介下,廣達的藝術教育資源首度進入台東新生國小,「雖然有資源進來很開心,但開頭很辛苦。」當時還在普通班教書的張釋月,得利用午休時間,帶領導覽小尖兵培訓,由於「毫無經驗,一切都是從零開始,自己慢慢摸索」。 游藝獎競賽的初體驗,對東部師生來說,像一場震撼教育。張釋月說,首次進入導覽達人決賽的高芸萱,是「內斂、害羞」的孩子,參加導覽小尖兵培訓,就是想訓練表達力,最後竟能經過重重篩選進入複賽。要到北部比賽前,她還不敢告訴小四的芸萱是要去參加全國賽,只說「老師帶妳去台北玩、吃美食」,加上張釋月一手培訓、已升上國中的三名也進入複賽的學生,師生一行五人勇闖全國舞台。 「我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在比賽會場,看到來自全國各校好手,不但服裝道具講究,個個有備而來,「偏鄉孩子口語表達較弱,到了複賽現場,學生都想打退堂鼓,讚歎其他隊伍很強、很專業,我們能進複賽很不可思議」。複賽時,芸萱還是哭著走出會場,最後卻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拿到銀牌。 熱心號召學校老師 芸萱的例子,激勵了偏鄉的師生。這些年來,張釋月一屆屆帶著孩子從偏鄉走向全國,共抱回六個導覽達人首獎以及一個次獎;創意教學競賽也幾乎年年獲佳績,更在二○一五年獲得第一名,他們不僅向自己、也向外界證明「偏鄉的師生,不是全國賽的絕緣體。」 「我們一起設計這樣的課程好不好?你只要負責這部分,其他全部我來弄。」這些年來,張釋月的投入,也慢慢改變學校的教師團隊,一起跨領域合作,像是把音樂表演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或是配合展覽主題融入自然及語文領域。她總熱心地號召學校老師一起來。 不僅影響學校裡的老師,張釋月更利用課餘,走進偏遠深山學校,改變小校老師。新生國小是廣達《游於藝》計畫盟主學校,其他十所同盟學校有多半是沒有專門藝文領域教師,張釋月常開一個多鐘頭的車到這些學校支援:帶教師研習團隊、分享資源及檔案,或帶著新生的小尖兵到偏鄉學校導覽、共學,協助師生增能。 走進新生國小,校園裡有濃濃藝術氛圍,不時可見色彩鮮豔的彩繪牆面,大多是張釋月帶著學生利用假日一起彩繪;學校的閒置空間,也在師生巧手下,成為藝術展演場域及色彩教室;操場上母雞造型的馬賽克溜滑梯,更是吸引許多外來遊客目光。 這座溜滑梯,更隱含了愛的故事。這件公共藝術作品「母愛」的設計者,是張釋月的女兒吳佳宸,她不僅傳承了媽媽藝術天分,也因參與導覽小尖兵培訓,曾在台東縣幼教教師藝文教育共同備課研習中,當起「老師的老師」,獨挑大樑導覽文藝復興展覽給近三十名老師聽。 從女兒身上,張釋月更相信藝術的力量。「女兒幼稚園拒學,小一小二時,光被老師叫到名字就哭,無法上台表達的孩子,竟因為小三加入導覽小尖兵培訓,有那麼大的改變,更讓我堅信,這是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前一篇文章 走進獨立書店 戲台書店 如同走進 戲劇桃花源 下一篇文章 閱讀作家 林谷芳 回到禪家本色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