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家庭預算都花在結紮手術,百分之一點五花在發放保險套等避孕用具,但成效並不顯著。印度過去的生育政策其實更能有效緩和人口過度膨脹的問題,並帶來許多如健康、社會和經濟上的效益,只要這計畫能夠大規模推動。
印度二○○七年在沙塔拉(Satara)區實行了一項名為「二次蜜月」的生育計畫,該計畫的獎勵措施如下,只要新婚夫妻兩年後才生第一胎就給予五千印度盧比(約新台幣二千三百零二元),三年後才生第一胎就給七千五百印度盧比,而印度該年度的個人年均所得是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三印度盧比,這個計畫在當時提供了很大的誘因。
沙塔拉衛生官員做了調查,發現該區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女性十七歲就結婚,十八歲生第一胎,然後二十歲的時候生第二胎,二十三歲做輸卵管切除以控制家庭人口,該計畫有學者收集數據進行研究,看提供獎勵是否能夠成功延緩生育。
當時三十歲的賈達夫(Tanaji Jadhav),是當地五千名簽署「二次蜜月」計畫的男子之一,賈達夫二○○六年結婚的時候,妻子是二十四歲。賈達夫說:「我決定先多存一些錢,等三年後再生孩子,因為我還年輕,且家中沒有長輩能夠幫忙照料新生兒。」賈達夫結婚五年後才迎接家中第一個孩子。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教授維拉索夫(Carol Vlassoff),同時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告訴印度的媒體分析機構IndiaSpend,實施大規模的延育能夠幫助印度減緩人口成長,是最具成本效益且無傷無痛的方式,此舉也能讓年輕伴侶在共組家庭前,在生理、心理和經濟上都能有更好的準備。
根據研究報告,延緩二到三年再生第一胎,能夠讓印度整體的生育率減緩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印度目前的生育率為二點三,減緩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意味著印度的生育率能夠來到二點一,剛好是人口替代率中不增也不減的指數。其他像是在美國、澳洲和瑞典,生育率都是一點九,他們的人口總數正在縮減。
印度目前人口約十三點一億,聯合國估計印度二○二二年將會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控管同時也能改善印度人民生活,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印度是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國二○一五年的報告提到,印度在一百八十八個國家中,人民生活品質排名第一百三十位,推估如果印度能夠減少每年人口增長的話,人民的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
印度不僅出生率很高,嬰兒的死亡率也相當高。在印度,二十歲以下的母親失去孩子的風險,比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區間要多上一點五倍,許多生孩子的年輕女性本身就營養不良或是貧血。
此外,該研究也指出,受訪的女性中有百分之二十四的人表示,延後生育改善了夫妻間的溝通,在成為父母前,伴侶有更多的時間了解彼此,並建立情感上的連結。
瑞典小鎮鼓勵生育
上班時間回家享受私人時光
許多國家推出促進生育的政策,瑞典小鎮上托爾內奧的議員穆斯庫斯便提案,希望讓當地所有職員帶薪享受一個小時的假期,去和伴侶相處。
穆斯庫斯表示:「我們應該彼此關照,這樣做很值得,可以改善關係。」如果他的提議通過,小鎮上的五百五十名僱員將被允許在上班中途回家,與伴侶享受私人時光。該鎮已實施每周一小時的帶薪假,讓僱員從事健身或者與健康有關的活動。
在瑞典,類似托爾內奧的小鎮生育率普遍下降。該鎮總人口約四千五百人,並且持續下降,同時老齡人口上升。
穆斯庫斯說:「很多年輕人一畢業就離開。」他認為,自己的提議不僅可提高出生率,還能購改善小鎮居民,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品質。
穆斯庫斯指出:「一般來說,下班回家後你得照顧孩子,帶他們去踢足球或者玩冰球。你沒有時間享受二人世界。」穆斯庫斯,一旦他的提案實現,小鎮會成為更適合居住的地點,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一胎化政策過後
大陸開始鼓勵生育
過去中國大陸實行「一胎化」政策,若生超過一胎會面臨罰款。如今中國生育率下降,政府不僅解禁一胎化政策,還鼓勵人民多生小孩。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共產黨於一九七九年推行一胎化政策以控制人口成長,直到近年人口統計學家示警,稱國家面臨低生育率及人口老化問題,政府才於二○一五年下半年解禁一胎化政策。如今不少地方政府想辦法鼓勵民眾生育,湖南省統計局報告便認為當局應該考慮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育兒補貼、產假、陪產假及額外的休假等,讓雙薪家庭的父母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
這一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粗出生率也在下降,這兩個省分位處西部、普遍貧窮,少數民族人口眾多。雖然少數民族過去就不受一胎化約束,但他們也受到漢人的觀念影響,出生率不斷減少。
更令人意外的是,東南地區的出生率成長也開始趨緩。以江西省為例,二○一五年出生率為每千人一三點二人,去年僅微幅增加至一三點四人;陝西省則從十點一人小幅成長至十點六人。
即使生育政策放寬,但生育年齡的婦女人口減少加上社會變遷等因素,恐使提高生育率的效果有限。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江全寶(音譯)表示,「現今社會不像傳統認為『多子多孫多福氣』,女性追求自己的教育和職業發展,生第二胎的成本也不斷增加。」中國大陸尚未公布二○一六年的粗出生率,從過去數據來看,一九六○年為每千人二十一人,二○一五年則下降至每千人一二點一人,因此二○一六年出生率下降的可能性極高。
可以預見的是,人口老化將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嚴重挑戰,隨著退休潮來臨,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恐缺乏資金。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住房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增加育兒的負擔。由於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更全面,民眾對大家庭的憧憬不若以往,「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也受到衝擊。此外,他稱社會環境變化也是主因之一,「現代人的娛樂生活非常豐富,產生替代效應,沒有孩子能夠節省時間和金錢,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哪些政府做過類似的事?
南韓
南韓勞工的工時普遍偏長,南韓健康部2010年曾採取措施鼓勵職員回家,每月有一天在晚上7點關燈。健康部後來被人稱為「婚介部」。
俄羅斯
過去10年間,俄羅斯在每年12月設立一天「受孕日」。某些地區,在「受孕日」9個月後的6月12日國慶日,生下寶寶的家庭,將獲得獎勵。
義大利
去年開始,義大利的阿西西市為懷孕的夫婦提供一天免費假期。
台灣
台灣曾經採取多種措施應對生育率下降。其中一項措施為「寶寶紅利」,政府為生育過程提供資助,並且為養育嬰兒提供補貼。此外,內政部還為未婚員工組織相親活動。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在1960年代採取高壓手段提高生育率——把避孕定位非法,宣布嬰兒是「整個社會的財富」。